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9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一阁上演沉浸式昆曲《牡丹亭》 观众在光影中“游园惊梦”

让藏书中的故事活起来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不闻《牡丹亭》,怎知昆曲美?

    昨天17:30,天一阁送走当日最后一波游客,大门合拢。两个多小时后,阁楼里,杜丽娘与柳梦梅悄然“走”出古籍……南园的灯亮了,百余名观众聚集于此,津津有味地观赏了一场精彩的园林实景昆曲专场演出——《寻梦·牡丹亭》,沉浸式领略这段四百年前的经典爱情悲喜剧。

    作为明代的“先锋之作”,汤显祖的《牡丹亭》完成于1598年。它以“情”为主题,讲述南宋初年,太守千金杜丽娘在花园游玩时,因沉醉春色,不觉小寐,梦中邂逅俊朗书生柳梦梅携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梦醒后思念成疾至重病而亡。因梦生情,因情而死又复生,终成眷侣的故事。

    一颦一笑尽收眼底 观众体验沉浸式演出魅力

    上百个座位、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不同于传统剧场的观剧体验,《寻梦·牡丹亭》选址天一阁南园,舞美设计充分尊重建筑原貌,从墙面、地面到水面,每一处似乎都书写着四百年前那个动人的故事。

    夜幕降临,伴随着悠悠笛声,墨色的南园只留一道追光,圈住一位风度翩翩的银发男子——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苏州大学教授、青春版《牡丹亭》首席唱念指导周秦。他从水北阁缓缓走出,驻足假山前;身旁的投影幕上,可以隐约看到闺房的轮廓,小姐正梳妆打扮,“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周秦介绍完这场活动的缘起后,旖旎的灯光下,演员沿着水边长廊来到台前,演出《游园·皂罗袍》《惊梦·山桃红》等选段……

    缠绵婉转的声腔、令人口齿生香的精美唱词、演员眉眼中流露的神韵、古典的配乐,以及刺绣、珠钗、折扇等中国元素,搭配水上舞台的艺术灯光、袅袅青烟,昆曲的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间,在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戏文系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刘志宏的笛声伴奏中,浙江昆剧团青年演员王恒涛清唱《拾画·颜子乐》选段,两人天衣无缝的合作、美轮美奂的演绎将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小型园林实景观演的好处在于,观众不管位于哪个角度,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清晰看到演员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带来普通剧场难以比拟的穿越感。有市民看后感叹:“表演细致到位,一颦一笑尽收眼底。”

    寻梦、惊梦、叹梦 高雅昆曲演绎极致浪漫

    从玉茗堂到天一阁,一曲还魂惊世梦,跨越整整四百年。《牡丹亭》始于“梦”,终于“情”,超越生死界限,寄托着古人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

    关于牡丹亭的“至情”主题,周秦有着自身的理解:“‘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至高至大至深至远至真至美的爱情,是超越生死的。《牡丹亭》中透露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理想,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浪漫精神。”

    此次《寻梦·牡丹亭》以寻梦、惊梦、叹梦三个篇章贯穿始终,苏州昆剧院的演员们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绎,带领现场嘉宾跨越古今,陷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极致浪漫中。

    在周秦的讲述中,天一阁馆藏古籍《牡丹亭》揭开了神秘面纱:这套书题为《牡丹亭还魂记》,分上下两卷,书中附有精美版画配图,是目前存世的《牡丹亭》古籍中刊行较早的版本。品相佳、刻印精,十分珍贵。

    “这套古籍来自宁波藏书家的捐赠。宁波藏书家都把天一阁作为他们一生藏书的归属地,认为捐赠到天一阁的书可以永远流传下去。”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告诉记者,天一阁许多珍贵典籍中所蕴含的思想、审美以及生活方式,具有穿越时空的意义,“但是许多古籍被列入国家珍贵文化遗产,不能随手翻阅。如何让古籍与当下这个时代发生碰撞,为更多人喜欢?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作为《天一夜读》系列活动第二期,此次《寻梦·牡丹亭》利用戏曲、音乐、朗诵等方式,立体化呈现中华古籍的魅力,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破次元”圈粉 传统艺术需要年轻观众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昆曲的学者,周秦对昆曲的发展史了如指掌。在他看来,浙江这个戏曲大省与昆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宁波是浙昆乃至昆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镇。他介绍说,宁波昆曲叫甬昆,也叫宁波昆,“宁波昆没有跟其他的剧种结合在一起,它是一个很纯粹的昆曲流派,当时保留了很多昆曲的遗产。”

    虽然宁波昆曲目前已不再活跃于戏曲舞台,宁波也没有了昆剧团,但近年周秦却惊喜地发现,这里还有不少爱好昆曲的年轻人,“我知道有个昆曲爱好者群组取名‘乌合之众’,每次我来宁波他们就聚集起来。还有个月湖昆曲社,曾经组团到苏州参加虎丘曲会。”

    记者注意到,昨晚的演出“破次元”圈粉——观众席中不乏80后、90后的身影,来自山西、江西、安徽、四川各地的都有,“我在天一阁边租了个院落作为文化空间,专注于受昆曲影响深厚的剧种——宁海平调。”自称“大表哥”的山西粉丝介绍道。更有粉丝现场秀出一段自学的昆曲,“希望周秦老师为我伴奏、指正……”

    面对此次演出的火爆,周秦表示,青年对民族文化是喜欢的,也是向往的,“希望喜欢昆曲的孩子们不但关注昆曲,还可以研究剧本、学习写和唱,做个曲友。如果说昆曲是一棵树、一枝花,需要土壤,他们就是最好的土壤。”戏曲传承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周秦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

    画外音——

    《寻梦·牡丹亭》专场活动的呈现,或许要从周秦的“宁波缘分”说起。

    “我每年都来宁波,最早的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据周秦回忆,今年3月,他应邀参加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场昆曲讲座,天一阁博物院的王伊婧就在台下,交流中他惊喜地发现,“在我的印象中,天一阁的藏品以地方志居多,没想到竟藏着一本明万历年间的《牡丹亭还魂记》。”此前,他曾来到天一阁,但恰逢雨天古籍不得出库,错失了与《牡丹亭》相见的机会。此次再来,仿佛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随后,周秦跟着王伊婧来到天一阁……“寻梦·牡丹亭”专场活动由此落地。

    今天上午,周秦教授将在天一阁状元厅开展主题为“《牡丹亭》——从临川笔下到昆曲场上”的讲座,介绍《牡丹亭》的创作背景,讨论《牡丹亭》的“至情”主题及其深远影响等,曲友们不妨前往一听。

    记者 谢舒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