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最新宁波城厢图》里,念书巷尚且写作“廿四间”;到了民国《鄞县通志》,更名念书巷。有人说,念书巷是“廿四间”的雅化,但笔者不敢苟同。 我们可以接受“老实巷”是“牢食巷”的雅化,“马鞍巷”是“马屎弄”的雅化,但是“廿四间”怎么就俗了? 慈溪市观海卫镇双湖村,鸣鹤古镇西北部,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廿四间走马楼”。顾名思义,“廿四间”指房子多,大户人家几进院落的屋子合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四间之数,多一间少一间其实也没人追究。“廿四间”代表一种富贵,一种大气,闭上眼睛,可以想见庭院深深鳞次栉比的样子。 白云苍狗,时移世易,念书巷里的“廿四间”何时所建,归谁所有已不可追溯。我们只是很单纯地知道,这条巷子里曾有大户人家。 “廿四间”改名念书巷是冯孟颛先生领衔的“鄞县街巷整理委员会”的手笔。原因就是因为王应麟,这位大儒曾经出生于此,晚年隐居著述于此。 作为南宋著名经史学者,王应麟写过很多书,后来被认为是乾嘉学派先导的《困学纪闻》,大型类书《玉海》,无不是学耀古今的经典文献。不过今人提及最多的还是《三字经》。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始终是一桩公案。这些年,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少了,颠过来倒过去也就是这几种观点,干脆少数服从多数,就当是王应麟的作品。原话叫“宋儒王伯厚(王应麟的字)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 全才王应麟 王应麟是有资本写《三字经》的,他基本上是一个全才。见多识广的清代人,编《四库全书》尚且不忘夸他:像王应麟这种“博洽多闻”的人才,有宋一代“罕其伦比”。 他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王应麟的官位最高做到礼部尚书,因为正直敢言,得罪了权臣而遭罢免,人格上简直没有任何污点。 他还很有气节。宋亡以后,王应麟坚持不做贰臣,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又有人品、又有学识,这就是个全才。 哪怕《三字经》真的不是王应麟写的,挂在他名下也不丢脸。像他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没有瑕疵的百科全书式人物,写个流传千古、给所有人开蒙的《三字经》不枉他的学名。 也有人较真。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就曾经发表过论文,判断《三字经》成书于南宋绍熙至嘉定年间,要早于王应麟生活的时代。不过张教授也用证据指出:宁波是目前已知《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总之,宁波人看到《三字经》很骄傲,就对了。 蒙学读物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三字经》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这一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反复被修订、被补充的读物。整体价值上说,它集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成书于宋,可知《三字经》最早通行版本对于历史部分的阐释就是到宋。《三字经》后期版本中,对于元、明、清历史皆有书写。史载,是清道光年间有一个叫贺兴思的人增补了后续内容,共计24句话。 学界能够接受的观点是,王应麟也是当年“修订”《三字经》的一个人,他可能凭自己的能力帮助民间口头文学做了整理和“雅化”,使之更具有传承性。 此处不禁让人想起《三字经》出现的将近700年后,宁波人手中出现的另一本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也是一本蒙学读物。澄衷蒙学堂的创办人是著名的宁波帮先驱、出生于镇海庄市的叶澄衷先生,这本书是澄衷蒙学堂的自编教材,按今天的话讲叫“校本课程”。 1900年,澄衷蒙学堂在上海落成开学,聘任教育改革提倡者刘树屏为第一任校长。刘树屏是江苏武进人。当时,上海作为新学传入之地,虽然教会学校与新式学堂已具一定规模,却没有令刘树屏满意的启蒙识字课本,他决定编写一套“专为小学堂训蒙”、使学生“易于领悟”的教材。学识较广的他带领澄衷蒙学堂的教员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引进的西方知识中,披沙拣金,兼收并蓄,精心考订,字斟句酌,于1901年冬完成了这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这本书以汉字为单位,对其收录的3000多个字进行逐字的全方位讲解,包括单个字的字形、字义、发源、引申及相关典故等,有点像《新华字典》的前身。 这套教材问世后深受好评,马上被仿效普及,快速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丰子恺、竺可桢、袁牧之、茅盾等名家,以及包玉刚、邵逸夫等宁波帮巨子小时候学的都是这套教材。 少年强则国强,宁波人好像特别明白这一点。 书楼寻踪 据载,王应麟在念书巷的府第人称“王尚书第”,住所前的街巷亦称“王尚书第巷”或“王府前”。 王尚书第内有藏书楼,名“汲古堂”,是根据理宗皇帝赐给王应麟父亲王撝的牌匾“汲古传忠”命名的。因年代久远,汲古堂藏书情况已不可知,不过就王应麟著作引述的情况看,这应当不是一个普通体量的藏书之家。 天一阁考古专家洪可尧生前曾说,王尚书第与汲古堂藏书楼遗址,解放初还在,他曾去看过。另一位地方学者王重光有言,汲古堂被毁后改建为“白鹤庙”,庙前有一条小巷称“白鹤巷”,即宋时“王尚书第巷”。 因为毗邻鄞县县学,念书巷在改名前也有“砚池弄”“文笔弄”的叫法。《甬城街巷》收录有张琳琳撰写的一篇《书香犹念巷深处》,提及老人回忆,砚池弄旧日有“一支石笔,石笔约一两米高,笔尖朝上”。地方文化研究者水银后来找到了“石笔”的老照片,可互为参照。 不过无论是书楼还是石笔,这些地名皆消失在上世纪的城建改造中,所幸“念书巷”的名字被保留下来。它东接陶家巷,西邻鄮山街,南联云石街,北通县学街,总长约百米。 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性启蒙教材。1996年,恰逢王应麟逝世700周年,宁波人隆重地召开了一次纪念会,缅怀这位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乡贤。2003年8月26日,市文化界人士在天一阁开会纪念王应麟诞生780周年。2005年10月,家乡人民又在念书巷,树了一块“宋硕儒王应麟故里”纪念碑。 离今天的念书巷不远,有镇明中心小学一座,朗朗书声时而飘至念书巷,也算不枉此名。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