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常一个馒头一碗粥对付一餐

这位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慷慨助学对自己却很抠门

胡瑞芝生活照。记者 崔引 摄

    胡瑞芝,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宁波市军休二中心军休干部,多年来帮助过不少学生,一直在帮困助学的路上发光发热。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耄耋老人其实对自己很抠门,经常一个馒头、一碗粥对付一餐。

    入伍后在后方救死扶伤

    胡瑞芝,原是宁波军分区后勤部卫生科卫生所所长兼军医,出生于1930年12月,山东烟台人。17岁那年,她成为一名党员并参军报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我的父母、姑姑姑父都是党员,父亲曾在上海市松江县担任县委书记,我自小就受到他们的影响,立志要加入共产党。”胡瑞芝说,幼年时,她便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

    入伍后,战士在前线冲锋陷阵,她在后方救死扶伤,担任过看护员、护士、军医等职。

    担任看护员时,部队条件很艰苦,医疗条件更不好,病号得过的传染性疾病她都得过。

    当时,部队的伙食也是个问题。玉米、高粱、地瓜、芋头、饼子(由玉米粉做成)等五谷杂粮,是主要粮食。

    到南方后第一次吃到米饭

    “行军路上,经常吃不上饭,到了有后勤保障的地方,才有得吃。我记得那时候,豆腐渣算是营养品了,在北方的日子,最常吃的就是野菜和杂粮。”胡瑞芝告诉记者。

    在当时,部队有个规定,不能吃老百姓的粮食。“有的时候,停留在老百姓家中或田地里过夜,白天我们会帮他们挑水、干活、收庄稼,军民一家亲,但决不能吃他们的饭。偷吃一个老百姓的地瓜,都算犯纪律,会被严厉批评。”胡瑞芝说。

    所以,大家都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从没见人浪费过粮食。

    后来到了南方,胡瑞芝第一次吃到了米饭。“当时觉得米饭真是太好吃了,感觉就像到了天堂一样。”对于米饭的初次体验,胡瑞芝记忆犹新。

    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那几年,伙食是定量的,一般每个人能分到大半碗粮食。

    如今日子过得好了,胡瑞芝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一年到头,外出就餐就一两次,那也是儿女孝顺他们的。

    对于自己,她始终如一地节俭,但她和老伴每年花在助学上的钱并不少。记者 朱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