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为了多维持几顿

每吃一顿就做一次记号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黄学祚 呼吁市民节约粮食

黄学祚(资料图片)

    “我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工程兵,修路、架桥、排雷是我们当年最重要的任务,除了这些,还要和敌人抢粮食、抢物资。就是因为知道粮食来得有多不容易,所以我才特别珍惜。”

    6月23日,宁波市军休二中心军休干部、原宁波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黄学祚在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时,发出了上述感慨。

    除了身上装备以外 每人背一个米袋子

    黄学祚,浙江永康人,1935年3月出生,1951年入伍,1990年退休,1998年8月,由原宁波市徐戎干休所(现宁波市军休二中心)接收安置。

    1951年3月,16岁的黄学祚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军后,他就投入了训练。到了9月3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

    “刚到朝鲜的时候,我们吃的粮食主要靠自己背,那会儿在安东(辽宁省丹东市的旧称),每人除了身上的装备外,再背一个长长的米袋子,有七八斤重。起初也有人不愿意背,但得知这些袋里面装的炒面到了战场上是用来保命的物资时,即便再苦再累,大家都没了怨言。”黄学祚回忆道。

    那些日子,每天都是行军再行军,大家不知疲倦地赶路。为了尽快抵达前线战场,基本都是晚上行军,因为白天敌机袭击很频繁。

    不浪费一点粮食

    每吃一顿做一次记号

    果然,越往前线,粮食供应越发困难了。

    粮食运不上,补给的粮食往往又被敌机炸掉,大家只得开始吃自己背的炒面。

    开始时,大家都感到炒面很难吃,到后来情况就变了,“因为饥饿,我们觉得炒面非常好吃,比猪肉、大米饭都香!有的人没水喝了,就抓一把雪,就着炒面吃。”黄学祚告诉记者,吃炒面在当时也是有规定的,一次只能吃固定的量,指导员、班长、排长给大家的米袋子做记号,吃一顿做一次记号,总之是为了让战士们能尽量多维持几顿。

    战士们也会时常看看米袋子有没有漏,在粮食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浪费。

    吃过饭后

    碗里找不到一粒剩饭

    走了18天后,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了,条件也改善了一些。黄学祚的任务,就变成了学习爆破、架桥、修路、排雷,边学边干。

    “工程兵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的铁路炸坏了,我们就去修铁路,公路炸断了,就去修公路,桥梁炸塌了,同样要去修桥梁。只有保证道路畅通,一线的战士们才能继续打仗。”黄学祚说。

    而工程兵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敌人抢粮、抢物资。

    黄学祚清楚地记得,有时候还在睡觉,就会被叫起床,“不马上去,物资就没了,我们相当于在虎口夺食,每个月要抢好多次。后方的一切都是为了前方,如果我们没有第一时间抢到,那战士们的粮食和物资就吃紧了。”

    就是因为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也亲身经历过吃不饱、吃不好的日子,从当兵时期开始,黄学祚就养成了从不浪费粮食的习惯。

    “粮食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如果你浪费,就想想过去,想想红军前辈们。我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我的儿孙的。我吃完饭后,碗里从来找不到一粒剩饭,菜同样也不会倒掉。不过现在人都讲究健康,那最好就是一餐吃完,不要剩菜。”黄学祚也想在此呼吁市民朋友,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这项优良传统决不能丢,节约粮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记者 朱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