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鄞州区下应街道应急指挥中心。 通讯员供图 |
生产安全事故、台风洪涝、火灾事故……突发事件的救援处置,考验着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应急处突能力。以往,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事发现场,车来人往,各部门悉数到场,救援工作陆续展开。越复杂的险情,工作越是千头万绪,相关部门如果缺乏协作,难免顾此失彼。 在2018年以来的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中,国家、省、市、县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然而,乡镇(街道)一级该怎么调整?如何打通基层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一直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来看看宁波的做法。 A 隐患闭环率达到了100% 全市首个基层应急管理中心“初战告捷” 日前,记者来到鄞州区下应街道应急管理中心。这是我市首家应急管理中心,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如今,该中心拥有“一所、一队、一平台、一馆、一库、一课堂”,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充分,已实现人员、设备、物资综合管理,形成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准军事化模式。 “改革调整后的应急管理部门,职能主要有三块: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管理、自然灾害防治与综合应急救援。”下应街道应急管理所所长楼晓晨介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直面一线,更加考验响应速度、协作能力和执行成效。在将原有的多部门职能整合之后,重新进行梳理,以期达到更好更优的效果,这将在日常管理、突发事件中一一得到检验。 “比如一起工厂火灾,在开始灭火救援前,应急管理所就能够提供企业基本情况,如企业类型、人员数量、消防栓位置、有无危化品与易爆易燃物等。结合这些重要信息,不仅仅能大幅提高救援开展效率,还能提高救援的安全性。”楼晓晨说,类似的协作处处可见,应急管理中心就好比是一个“大后方”,也是“智慧大脑”,在数据优化之后,能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下应街道应急管理中心,应急管理所、消防工作站、防灾减灾办、防汛抗旱指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实行了合署办公;应急指挥平台按标准配备可视化移动终端,建立起了可视化双向互动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在开发中的“哨兵系统”将实现对高危、重点点位的24小时全天候监管。此外,应急装备物资仓库、应急安全体验馆、安全课堂、实训基地都已上线运行。 据楼晓晨介绍,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该中心完成了8个专业预案,包括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自然灾害、防汛防台抗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该中心成立以来,隐患发现率提高了50%,隐患闭环率达到了100%,出警效率提高了30%,效果显著。 B 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驶上快车道 作为试点单位,下应街道应急管理中心的成功运行,是我市大力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一个样本和缩影。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强化乡镇(街道)应急统筹协调功能。”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市各地积极构建主要领导挂帅的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领导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自然灾害领域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一套机制的成功运行,必须有完备的后勤保障。据悉,应急管理部门加大应急装备、物资及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投入,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加强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抗旱、疏散安置、灾难救助等应急实物和信息储备;建立资源共享、调用补偿等工作制度,加强动态管理,确保随时调用,满足减灾救灾工作需要。 数字化、智能化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鄞州下应街道即将启用的“哨兵系统”,将接入各类物联网感知,以智能分析与人工判断相结合,实行街道重点点位与管理节点24小时实时联系。在保证报警信息及时性的前提下,实现救援队对一键报警的无条件出警。 同时,智能技术也更多地运用于全链条管理工作体系中。这其中,包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危化品、消防、非煤矿山等重点单位智能测查;利用物联感知技术,推进高危作业场所、商渔船防碰撞、“两客一危”运输、危化品管道、重大危险源等重点领域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利用技术手段,智能识别发现风险隐患。 C 132个乡镇(街道)组建应急管理所 应急管理改革的“宁波样本”走向全国 据统计,我市目前已有121个乡镇(街道)建立起了基层应急委员会,13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委员会,132个乡镇(街道)更名组建应急管理所。 “通过改革,基层应急管理所(站)有效地承担起了安委办、消安办、减灾办、防震办以及其他相应自然灾害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的职责,管理着综合应急救援队、森林消防队,并根据基层政府授权管理专职消防队,统筹指导企业、社会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实践检验,我市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效。今年3月,覆盖社会救援、森林防灭火救援、防汛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救援、电力电信救援等7个领域的21支地面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正式成立。 “地面航空应急医疗救援的范围更广,机动性更强,不受地面交通条件的限制,30分钟就可以覆盖我市全区域,大大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庄水彬说:“这样能有效发挥直升机应急救援优势、实现空地协同高效执行救援任务。” “从没有模板、没有答案,到创造标准、解答难题,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持续不断自我挖潜,将工作做得更细、落得更实。”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各区县(市)都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做法,互相交流,起到了学习、追赶、相互促进的作用。《中国应急管理报》头版刊登宁波的改革做法,许多城市来甬交流取经,这也助推了我市基层应急管理改革持续不断向纵深推进。记者 马涛 通讯员 沈刍 卢江 万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