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各地的裘氏宗亲代表来到奉化瞻仰裘家先烈。 记者 崔引 摄 |
 |
裘古怀的侄孙裘是在裘古怀事迹陈列馆和裘古怀的“隔空对话”。 |
(上接A15版) 痛失亲人 保守秘密 看到裘古怀在狱中的生活渐渐好起来,裘古椿稍稍有些放心,可没想到1930年8月28日,他第三次去探望裘古怀时,却得到一个噩耗:就在前一天,裘古怀已经被杀害了! 原来,1930年7月底,工农红军攻打长沙,浙江的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惊慌,决定在狱中突击枪杀“政治犯”。裘古怀眼见几位难友被杀害,感到自己很可能即将遭遇不测,8月27日凌晨,他分别给中国共产党、同志们以及裘古椿、妻子写下遗书。 敌人对正在写遗书的裘古怀说:“你再想一想。” 裘古怀愤怒地回答:“你们要怎么办都好!” 裘古怀在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信中写道:“由于党给我的教育,使我认识了这社会的黑暗,使我认识了革命,使我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人。”“现在我还未死,我要说出我心中的最后几句话,这就是希望党要百倍地扩大工农红军;血的经验证明,没有强大的武装,要想革命成功,实在是不可能的。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裘古怀在给裘古椿的信中写道:“请你不要为我难过。你代我向母亲和几位哥哥问安,可不能把我牺牲的事情告诉母亲,不使她过份伤心。哥哥,你代我向亲戚问候告别,教育下一代要继续革命,为无数流血牺牲的烈士报仇吧!” 裘古怀在给妻子桂芬留下的信中写道:“你晓得现在我是多么想念你啊!请你代我向一切亲戚、朋友们致意!”在信中,他还叮嘱妻子不要太封建,应当重建家庭,找一个情投意合的正派人。同时,希望妻子以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念怀”。 临刑前,裘古怀神态自若地与狱中难友一一握手道别,并对难友们说:“同志们,永别了!希望你们踏着我们的血迹继续前进!” 他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伴着这些战斗的口号,狱中的难友们高唱《国际歌》,为他送行。 这一天,和裘古怀一起牺牲的还有另外17位革命志士。 这一天,浙江陆军监狱成了一个杀人场!在这里牺牲的远不止这次的18人。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被囚禁在这里的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共1512人,牺牲者有150余人。 今天,浙江陆军监狱旧址已经变成了杭州望湖宾馆,站在宾馆的楼上,人们能远眺保俶塔,近望风波亭,能看到美丽的西湖。然而,宾馆旁那块写有“浙江陆军监狱旧址”字样的石碑,似乎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在这里牺牲的革命志士。 得知噩耗后,裘古椿强忍悲痛返回奉化。裘古怀走得如此突然,他毫无准备。从杭州到奉化,相隔太远,他也没有办法将弟弟的遗体带回去。 快到村口时,裘古椿擦干泪水,深深地吸了口气,强打起精神,不能让母亲看出蛛丝马迹,这是裘古怀的遗愿。 裘古椿打算先隐瞒一段时间,过几年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告诉母亲裘古怀牺牲的消息。后来,裘古椿每当打算开口,可看到两鬓花白的母亲,又将话咽了下去。 裘古椿也曾托人打听裘古怀妻子桂芬的下落,想着如果能找到她,请她回来看望一下母亲,这或许对母亲也是一种安慰,到时自己也可借机告诉母亲裘古怀已经遭遇不测。裘古椿多方打听,只得知桂芬是徐州人,大名叫汪瑞华,是裘古怀在黄埔军校求学期间认识的,两人于南昌起义前夕在九江结为夫妻。找了一段时间,他就放弃了。他想,或许她已经有了新的生活,真的寻找到了,反而可能会打扰她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直到1949年冬天的一个午后,一群人敲锣打鼓来到大埠村,裘古怀已经牺牲的秘密再也瞒不住了。 难得见到一群外乡人来村里,裘古怀的母亲佝偻着身体迎了出来:“是我儿子有消息了吧?”老人以为儿子工作忙,部队派人给家里送奖状来了。 “我们给裘古怀亲属送匾额和抚恤金来的……” “什么,我儿子已经死了?不可能!” 裘古怀的母亲当场昏了过去。第二天开始,老人茶饭不思、日渐消瘦。不到一个月,老人就去世了。 尽管守了19年的秘密被公开了,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裘家人还是极少提起裘古怀,或许是因为习惯了他因为革命而一直在外奔波,或许是因为他走得太过匆忙,未能与家人好好道别,家人难以面对这样的伤痛。 传承家风 不忘初心 在上世纪后半段漫长的岁月里,裘家人虽然不太提起裘古怀,但他们从未忘记裘古怀留下的“教育下一代要继续革命”遗言,而且,他们人生的很多重要选择,都与裘古怀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裘时华是裘古怀四哥裘古梁的儿子,也是裘是的父亲,生于1946年。虽然和裘古怀素未谋面,但在家中长辈断断续续的描述中,裘古怀学生时期立下的“教育救国”志向,深深影响了裘时华。 作为村里的“文化人”,裘时华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当干部,可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村里当民办教师,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转为正式教师。 “村里30多岁到50多岁的人基本都是我的学生!”裘时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透着骄傲。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我叔叔裘古怀的影响,家里的晚辈中,先后出了7个教师。”裘时华感慨地说。 裘是出生于1971年,是这个家族中沿着裘古怀的道路考上师范学校的多位后辈之一,18岁就当上了教师。 现在,作为奉化区委党校的教师,裘是给学员上党课时,常引用裘古怀写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那封信里的内容,还常用自己的视角解读伍正华所写的《信仰的味道》。他会告诉学员:“陈望道、裘古怀、恽代英三人在《信仰的味道》这篇文章里再度相遇,陈望道是裘古怀中学时代的老师,恽代英是裘古怀的革命向导……” 裘瑱寅是裘是的儿子。2016年,高考成绩出来后,裘是有意让儿子去报考国防院校,还拿裘古怀的成长经历作例子。 年轻一代如何理解和继承先辈的精神?裘瑱寅说:“面对当时破败不堪的祖国,太叔公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开始走向富强,既需要保家卫国的战士,也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 看着一脸稚气的儿子如此有想法,裘是想到了裘古怀曾说过的“青年要有革命的思想,青年尤要有思想的革命”,他支持儿子去学自己喜爱的专业。 不仅仅是裘瑱寅,裘古怀的曾孙侄女裘佳愉也深感肩上的重担:“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配当裘古怀的后辈。”如果可以穿越时空,裘佳愉还想对裘古怀说:“太叔公,您放心吧,如今的中国已如您所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作为裘古怀的后辈,裘家几代人始终秉持“恪守职责,回报社会”的初心,没有向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照顾的请求。 裘时华记得,自己提过的唯一一次请求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写了一封信,希望能为裘古怀建一个事迹陈列馆——多年来,到村里给裘古怀扫墓的人,只能在村小学操场上听他讲裘古怀的事迹,他总觉得不够直观。 2020年8月,在奉化政府部门和裘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裘古怀事迹陈列馆建成开放,截至目前已陆续接待了逾5000名参观者。今年“七一”前夕,前往参观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裘志平是裘古怀的侄孙,退休前是大埠村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提出到裘古怀事迹陈列馆负责日常管理和讲解工作,他说:“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在裘是看来,不仅要讲好裘古怀的故事,更应该继承裘古怀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应该为家乡做一点实事。 大埠村有一个“天南地北大埠人”微信群,裘是和堂哥裘七曜在2019年重阳节前夕,通过微信群提议:众筹资金给老人过节。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短短几天就募集到4万多元。2019年重阳节前夜,村里100多位老人不仅吃了顿团圆饭,还收到了礼物。此后,这个活动被作为大埠村的一项特色活动,一直延续下来。 今年6月5日,裘是应邀到杭州参加《瞬间:重返浙江红色现场》新书发布会。跨越九十余年,先烈们的后辈们相聚一堂,感慨万千。 “叔公,最近我到杭州参加一本红色书籍的首发式,见到您的战友卓兰芳的后辈了……”返回奉化,裘是立即去了裘古怀事迹陈列馆。他像是在向裘古怀“汇报”新情况,又像是在回应裘古怀当年的心声——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是啊,怎能忘记?您的后辈或无私奉献、或严于律己,用行动隔空向您“汇报”,他们没有忘记您。 人民也没有忘记您,您遗言中“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这句话,被醒目地镌刻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前,您的简历被展出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您的名字被写在南昌八一英雄墙上;您的雕像被安放在萧山青运纪念馆的显著位置,您的事迹被奉化党史研究部门展出…… 刀光剑影,是您人生的交响。 “不会忘记”,是后辈和人民对您遗言的响亮回应。记者 杨静雅 石承承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附: 裘古怀故事时间轴 1905年 生于奉化大埠村 1920年 考入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5年 当选为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 192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 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代理书记 1929年 被关入浙江陆军监狱 1930年 牺牲 2012年 《人民日报》发表《信仰的味道》一文,文中讲述了裘古怀的故事 2020年 裘古怀事迹陈列馆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