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誓言的力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让我们深受鼓舞”

对话人:葛子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44岁

    生平·愿望 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滞留美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历经艰难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空爆试验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直到现在,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仍深深感染着后来者。

    青春感悟 我们生逢盛世,一定要利用好优越的条件,为国家多做贡献。

    想说的话 “要是能够与当时的钱学森面对面,我肯定会激动万分。我想问他:‘您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科研?又是如何取得如此卓越的研究成果的?’我还想请他指点一下当代青年科学家们,怎样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钱学森,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直被很多青年科学家铭记于心,其中也包括葛子义。作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一名资深研究员,葛子义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今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始终激励着他奋发向前。

    “钱学森那种破除万难的勇气,一直让我深受触动。在当时的美国,他生活条件优渥。然而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国,力求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5年的曲折归国路,无论是被捕、软禁,还是各种折磨,都动摇不了他‘为国科研’的梦想。这是信仰的力量,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要更加坚定这种信仰和梦想。”葛子义说。

    葛子义认为,现在国家大力支持科研工作,为科技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条件,青年科学家们只有加倍努力,沉浸于科研,有所成就,才能不辜负国家的期待,为国家多做贡献。

    葛子义对钱学森的人生充满了敬佩:“无论何时何地都心系祖国、热爱祖国,始终牢记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来建设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

    钱学森曾经这样说道:“我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满意的话,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钱学森的追求同样也是葛子义的追求,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追求。葛子义表示,作为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党员,他将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品质,心怀远大抱负,不怕艰难、持之以恒地专注科研,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板凳甘坐十年冷,科研不做半点空。只有坚持不懈,才会获得成果。”这是葛子义始终如一的信念。记者 吴正彬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