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浙东从十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拍照,到如今已有50多年了。 他将老照片数字化。当那些或似曾相识或完全陌生面孔在眼前一一掠过,他常感慨,时间好快。他们都在哪里呢?他们还好吗?从去年3月起,他开始寻找老照片上的人。 宁波晚报·甬上拍客频道为庆祝建党百年征集“百年百图”时,他刚好找齐了100个人,拍了51组前后对比的照片。这个名为“时代见证者”的专题,会让很多人看到曾经的自己。 半个多世纪后,他们还是那个少年 李浙东最早拍的是自己的同学。去年他们开镇海中学初中同学会,从1970年毕业分配到2020年重逢,隔了50年。有人拿出50年前4个哥们的合影,那是17岁的李浙东花了0.7元从照相馆租来相机给他们拍的。于是他有了第一组跨越半个世纪的照片。 由此又想到,其实更早的时候,他还拍过女同学——这张照片拍摄于1969年,这4个女孩当年去招宝山玩,喊了李浙东去拍照,想来,在女孩期待的目光中,举着相机的他一定心潮澎湃。 重逢更让人激动,2021年2月,在李浙东的安排下,她们从上海、舟山等地赶到招宝山重聚。 52年后,妙龄少女成为古稀老人,热络地寒暄着、笑着,眼里突然有了泪光。 毕业后,她们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命运的起伏,李玉珍(前中)曾在永康邮电局、北仑电信局工作;张建伟(二排左一)去了遥远的黑龙江插队;吴菱芬(二排右一)分配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后来去了上海。范美娟(后排中)当过福建闽侯县村妇女主任。 昔别君未婚,如今儿女成行,有人做了奶奶,有人做了外婆,但重聚在一起,喊着对方的名字时,还是少女时的腔调。 还有很多照片是在学校拍的。 李浙东记得当时他调到区文化馆不久,应邀去拍摄“世界船王”包玉刚,当时船王身边有个大男孩在采访,可如今已记不得他是谁了,只能拿着照片去学校打听。校长也热心,找到了当年的老师挨个儿问。最后是老教师胡本山一眼认出来:这人我认得,我是他的班主任! 作为校文学社代表采访包玉刚先生的男生叫杨欣荣,如今已经是镇海一家石化企业的管理人员。 找人的时候,很多学校都给了李浙东很大的支持,1989年,他曾在镇海骆驼中学拍摄过一场无线电兴趣小组活动。这回校长说找人包在他身上。 于是校长找到了30多年前的老师和其中5位同学。当年的年轻老师陈国光后来调至龙赛中学,前排的包松涛、郑芳、王海萍和后排的戴久锋、蔡朝阳如今分别在宁波舟山港、农业银行宁波分行、宁波电机厂、宁波港务局和镇海炼化工作。 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都有了一个当初不曾料想的后来,久别重逢,仿佛从未离开。 李浙东也感慨:“恰同学少年,同学在一起,多老也是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