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晚,由宁波话剧团演出的原创话剧《张人亚》在北京演出。 演出至半程,舞台上,行色匆匆的“张人亚”提着装有党章的手提箱回到老家霞浦,双膝跪地,父亲“张爵谦”接过箱子,说:“箱子,我帮你留着,你也要把你的命留好了,你要有命回来取!”这时,从剧场黑暗的角落深处传来隐隐的啜泣声。 等到“张爵谦”最终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耗尽了余生,也没有等到儿子回家,两人以梦境形式相会,互诉心声,观众再也忍不住呜咽,现场到处都是翻找餐巾纸的声音。 观众为《张人亚》流的泪是真实的、火热的、滚烫的。 近年来,在宁波的文艺界,涌现了许多像《张人亚》这样的作品。他们用文艺精品的力量挖掘百年党史中的动人故事,致敬四明大地上的党史之光,拉近了革命历史与当代观众的距离,给人带去一次又一次感动与心灵的启迪。 戏剧界: 红色“富矿”,淬炼精品力作 “七一”前夕,宁波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和各类文艺汇演如火如荼地上演。其中,几部取材于宁波本土的红色故事,吸引了观众目光。6月上旬,由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创排的大型红色原创甬剧《众家姆妈》在宁波逸夫剧院连演5场,成为一时焦点,主演是宁波观众熟悉的甬剧梅花奖演员王锦文。 “‘众家姆妈’是有原型的,她就是我们宁波革命女战士陈修良的母亲陈馥。”王锦文告诉记者,陈馥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用自己的大爱像对待儿女一般呵护着革命青年。虽然她终生没有入党,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 集中排练的一个多月里,王锦文时常把自己“排感动了”。角色完全激发这位女演员内心涌动的激情,她全情“奔赴”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伴随角色成长,一步步响应革命的号角,主动、自觉地投入这场伟大的战争中。 “众家姆妈”只是四明大地哺育的革命女性中的一位。6月22日,在宁波逸夫剧院演出的姚剧《童小姐的战场》,将目光对准另一位宁波革命女性——“三小姐”童泗敏,她的原型是董静之。 袁啸吟、董静之夫妇是浙东一对著名的现实版“潜伏”夫妇。1942年6月,董静之跟着袁啸吟正式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一同在浙东一带担任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和信件。1944年秋,袁啸吟和董静之受组织派遣,到余(余姚)上(上虞)县委所在地的余姚临山开展秘密工作,在临山天宝弄开设义成商行,假扮夫妻,组建地下交通站。为了伪装身份、获取情报,白天,她有时是女教师,有时是卖香烟、卖土货的小贩。最后,假夫妻成了真夫妻,成就了一段革命与爱情的佳话。 姚剧《童小姐的战场》将董静之的故事搬上舞台。2018年首演,今年6月22日的演出已是该剧的第98场演出,“叫好又叫座”。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倪乐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一座红色文化的富矿。《童小姐的战场》的成功告诉我们,红色文化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完全能够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