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桂珍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
|
图右一为胡桂珍 |
89岁的胡桂珍老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市第一位公证员,她幼年时只读过一年书,在十二三岁时进草席厂当童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入党,读夜校,参加党的活动,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她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公证员这个职业从无到有,以及公证业务的发展。 从半文盲到首位公证员 近日,宁波市司法局的三位工作人员特地上门慰问胡桂珍,宁波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许芳郑重为她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目前,胡桂珍和丈夫住在福龄颐养院。89岁的她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据说,前两天,颐养院还邀请她为老人们上过党课。 胡桂珍1932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在八九岁时,跟随打工的父亲来到宁波。幼年的胡桂珍只在老家读过一年书,因为家境困难,来宁波后就没有再上学,平日里做做家务和一些手工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她17岁,在好几个工厂打过工,她做事一直积极又严谨,有时参加活动,因为离家远怕中午回家吃饭影响下午活动,她宁可饿着肚子坚持一整天。后来,宁波手工业联合会有个岗位要人,单位领导举荐了她。之后她便开始边工作边读夜校,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1951年,在煤建公司上班的胡桂珍写了入党申请书。1954年3月份,在公司推荐下,胡桂珍到市委党校脱产学习3个月,6月份经批准入党。因为学习阶段表现优秀,同年7月份,她接着被要求到党校工作。胡桂珍说:“是党培养了我,改变了我,让我越来越好。” 随后,胡桂珍在多个部门任职。1971年,整个浙江设了三个公证员岗位,属于当地的法院系统管理,宁波的公证员还要代管舟山、台州的公证业务。胡桂珍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公证员。 一个人管三个市的公证业务 “当时公证员岗位是现实需求推动产生,因为那时一些华侨在外面去世后,他们在国内的妻子和后代继承遗产需要公证。还有一些国内的人出境打工,他们的职业资质需要国内公证,方被认可,比如厨师、建筑师等。”所以,胡桂珍最初的公证业务是从涉外公证做起的。 那时候,胡桂珍一个人负责三地的公证业务。公证作为新生业务,当地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案例,胡桂珍要从头学起,很多东西基本都要靠自己摸索。那时也没有网络,信息闭塞,有时碰到难题了,要到上海等大城市找同行“取经”。 刚开始公证业务比较少,加上经常要跑到外地办理,一年也就能办几件。随后的几年里,都只有胡桂珍一个公证员。1981年,公证处正式被划入宁波市司法局,成立了宁波市第一家公证处,业务量增加到一两百件,公证员人数也增加至4人。至1987年胡桂珍退休那年,公证处一年办理的公证业务达到五六百件。而今天,宁波市一年的公证业务量达5万余件。 保证公平公正,还兼做“老娘舅” 胡桂珍所经手的业务最初都是涉外公证,后来才逐渐发展对内公证业务。那个年代的财产分割、遗产分配等,基本是请当地比较有威望的人见证一下即可,慢慢地当地一些经济条件好、思想前卫的人,开始有了找正式公证员的意识和需求。 胡桂珍至今记得,她办理的第一起对内公证业务,是上个世纪70年代,宁波一大户人家要对遗产分配进行公证。当事人财产多,家庭关系复杂,那时公证员的工作不仅仅限于对当事人真实意愿进行公证,同时还要公平公正、协调各方、保证大家都没有异议,兼做“老娘舅”的角色。该业务所涉及的当事人有的还在外地,胡桂珍各方奔波、协调,足足花了三个月才办妥。所幸,各方对结果都非常满意。 胡桂珍告诉记者,那时她办理业务的自我要求是:不仅合法、合规,还不能激起矛盾,要保证和谐、圆满。 当然,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胡桂珍说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贯认真,严格依法办事。有件公证就让胡桂珍记忆深刻:上世纪70年代,她有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通过中间人抱养了一个孩子,想请胡桂珍做捡拾孩子的公证。胡桂珍严词拒绝了:“孩子来历不明,怎么能随意做公证,这种事情做不来。”后来,那个朋友因为此事关系疏远了,但胡桂珍坚持认为自己做得对。 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培养 胡桂珍公证职业生涯中,比较震撼的是对地下几千枚银元进行公证。 当时,有位80多岁的老人找到公证处,称自己曾是庄桥一户有钱人家的独生女儿,老人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她父亲将几千枚银元埋在老宅院子里的六处地方。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家迁出了,老宅子变成了民居,再后来老宅闲置了,但银元还留在地下。 胡桂珍带领几位同志,拿着老人手绘的地图到老宅现场开挖,果然在地图标注的地方都挖到了大量银元。这个公证比较像我们现在办理的证据保全类公证。 老人事后拿出100个银元,要送给胡桂珍等几位同志做纪念,胡桂珍果断拒绝了。“我们作为政府的公证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按规定办事,怎么能拿别人的东西?”事后,当事人非常感激,写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感谢公证处和胡桂珍。胡桂珍将这封信收入档案,告诫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的本色,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其实,还有不少办过职业资质公证后外出打工的人,在回来探亲时,会带点土特产向胡桂珍表示感谢。但胡桂珍从不给对方送东西的机会,她说自己作为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根本不需要感谢。 胡桂珍在生活中,也教育子女要感谢党,跟党走。胡桂珍的丈夫曾是某个大厂的党委书记,她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人也是党员。 回顾自己的生涯,胡桂珍感慨地说,自己从半文盲、童工到能继续读书、做政府公职人员,还有幸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第一位公证员,这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培养! 宁波公证发展历程 1981年,我市第一家公证处——宁波市公证处成立,最初的办公地点在呼童街75号。 1991年,各区县(市)均成立公证处,为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进入90年代,公证突出为市场经济服务,公证处广泛介入建筑招投标领域,服务宁波栎社机场、杭甬高速公路、宁波科技园区、白溪水库、东钱湖引水工程等重点工程。随后积极介入房地产领域,对商品房预售合同及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协议进行公证。 2016年11月开始,各区县(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都开设公证窗口。 2019年,宁波在全国创新推行“公证E通”服务模式,公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并延伸至乡镇,打通了公证办理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宁波共设有“公证E通”服务点175个,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推出公证“掌上办”事项113项,“PC端”可办事项128项,累计办理公证1.4万余件,平均办结时间从之前的11.4天缩减至7.4天,平均办理效率提升35%。 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张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