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鸫养娃记

    张海华 文/摄

    每年春夏时节,常有人问我:“我家窗台外面有个鸟窝,鸟妈妈在孵蛋呢,不知道那是什么鸟?”我甚至不需要对方提供照片,就明确回答:“如果鸟是粉褐色的,那就是珠颈斑鸠;如果是黑色的,那么就是乌鸫(dōng)。”

    是的,若给宁波市区最常见的鸟类排个名次,我认为上述这两种鸟绝对都可以名列前五名。珠颈斑鸠,属于鸠鸽科的鸟类,俗称“野鸽子”,以其颈部有很多珍珠状白点而得名。限于篇幅,这里单讲乌鸫的故事。乌鸫属于鸫科,体形比珠颈斑鸠要小,雌雄羽色相近。在宁波,每年6月前后,是乌鸫的繁殖高峰期。最近,我用了近两周时间,持续跟踪拍摄乌鸫育雏的过程。

    抓蚯蚓的高手

    2021年6月8日,晴,下午3点多,我到日湖公园转转,看能拍点什么东西。小河边的草坪上,有只乌鸫正走来走去觅食。只见它低着头,经常疾跑几步,然后突然停下来,侧着脑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它似乎看到了什么,用嘴使劲啄泥土,并猛力一甩,把草根都拔了出来。紧接着,它猛地跳了起来,头朝下,用嘴叼住蚯蚓的一端,再挺直了身子,用力扯,就好像是拔河一般,硬是将整条蚯蚓从泥里揪了出来。

    在育雏期,蚯蚓是乌鸫用来喂养雏鸟的最主要的食物。它们寻找蚯蚓的本领很大,不过,我虽然观察过好多次,但还是弄不明白:乌鸫到底是怎么发现隐藏在草皮底下的蚯蚓的?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尽管游客很多,但这只乌鸫忙着寻找食物,有时甚至会走到离人只有三四米的地方。我蹲下身来,举着长焦镜头,一直对准它拍摄。只见眼前的这只乌鸫叼着蚯蚓,站直了身子,昂着头,一副很自豪的样子。随即,它振翅起飞。我眼睛的余光看着它往右上方飞去,起身一看,发现它停在路边的一棵树的横枝上。这时我才注意到,就在这棵树的某个树干分叉处,有一个鸟窝。巢呈碗状,以草茎、落叶、细小的枯枝等缠绕、堆叠而成,与树皮颜色非常接近,巢的上面有很多枝叶遮盖。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乌鸫停在附近,还真难以发现这里有鸟窝。

    但乌鸫没有马上进巢,而是一动不动在树枝上待了好一会儿,确认安全后才走到巢边。只见它低头入巢,显然是在给雏鸟喂食,但是我看不到小鸟的嘴。当时我就想,估计这窝里的小鸟刚刚破壳没多久,还非常小,因此还没法露出头来。喂完之后,亲鸟还会在巢里趴一会儿,这样子很像还在孵蛋。

    次日一早,我又去日湖公园,静静地站在离树约10米远的地方,观察这窝乌鸫。树底下人来人往,但乌鸫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不过,当亲鸟叼着蚯蚓准备回巢的时候,若刚好有人经过,它会不直接进巢,而是站在另外一棵树上观望一会儿,等确认安全后才飞过去喂食。这次我终于看到了一只雏鸟张开的嘴,但还是没有看到它的头部。这个时候的雏鸟,估计眼睛尚未睁开。

    养娃不容易

    此后几天,我只要有点空,就会到日湖公园看一会儿。后来发现,这窝雏鸟,只有3只。通常,乌鸫产卵以4到5枚居多。我想,很可能有一只鸟蛋没有孵化成功。

    6月10日,宁波入梅。此后几天,阵雨每天不断。大雨对雏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不过,雨季对乌鸫寻找蚯蚓是有利的。特别是在一场大雨之后,不少蚯蚓会钻出地表,乌鸫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不少大蚯蚓。

    雏鸟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6月15日,这3个鸟宝宝的羽翼已经颇为丰满,当然食量也明显增加了。鸟爸鸟妈在草坪上一刻不停地寻找食物,以蚯蚓为绝对多数,也有少量是其他蠕虫或小昆虫。乌鸫抓到一条蚯蚓后,会暂时在某个地方放一下,然后继续找。当它已经捕到两三条蚯蚓后,便会把蚯蚓们收集起来,成小团状叼在嘴里。

    每当亲鸟飞回巢边,3只雏鸟便会不约而同一起站起来,尽力张大嘴,争先恐后地凑近亲鸟。有时,亲鸟只给一只雏鸟喂食,而当食物量比较大的时候,它也会喂完一只再喂另一只。

    有一次,我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可惜事发突然,没来得及拍下来。原来,在乌鸫巢的附近,还有几只刚出窝的棕背伯劳雏鸟,这几个小家伙总是大声嚷嚷,吵着向父母要食物。棕背伯劳亲鸟显然为此焦头烂额,乃至“铤而走险”,竟趁乌鸫不备,偷偷叼了一条乌鸫刚放在一旁的蚯蚓就逃。但这不光彩的一幕马上被乌鸫发现了,这只乌鸫当即愤怒地大叫着冲了过去,棕背伯劳落荒而逃。

    6月17日,巢中的乌鸫雏鸟已经会站起来,拍打几下稚嫩的翅膀。亲鸟忙忙碌碌,除了喂食,还经常得清理雏鸟的粪便。这个过程也很有意思。我看到,有时,亲鸟在喂食完毕后,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站在巢边,歪着头,似乎在等待什么。此时,忽见一只雏鸟抬起屁股,其肛门口随即挤出一小团白色的“粪包”。多数情况下,亲鸟会衔起“粪包”,飞到远处扔掉,但有时,竟直接将粪便吞食了。其实,这种现象在鸟儿育雏期间颇为普遍。因为,雏鸟大量进食,有些食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扔了可惜。

    暴雨中的考验

    6月18日上午,暴雨,我特意去看望这窝乌鸫。雨实在太大,为了尽量让自己和摄影器材不被淋湿,我穿了雨披,还撑着雨伞。到了那棵树旁,抬头一看,只见亲鸟正一动不动地趴在窝里,用自己的身体给孩子们挡雨。过了一会儿,它才飞出去觅食。好在,鸟巢顶上枝繁叶茂,替雏鸟挡去了不少雨水。此时,这窝雏鸟出生已满10天,体格比较强壮,对风雨的抵抗力比较强。在亲鸟带回食物之前,它们多数时候都安安静静待在巢里,不像晴天时那般活跃。

    此时,最辛苦的是鸟爸鸟妈。那天,在持续的大雨中,草坪旁的小路已经成了小河,粗大的雨点打在水面上,溅起无数水花。乌鸫依旧在草地上淡定地走来走去,寻找蚯蚓。经常,在喂食完后,亲鸟还会微微张开翅膀,给雏鸟挡一会儿雨才飞走。

    我还看到,附近有一只属于另一个家庭的乌鸫的亲鸟,正叼着蚯蚓,在给一只出窝不久的雏鸟喂食。当时,这只亲鸟的“头发”已经被雨水冲刷成“中分头”,它的模样虽然狼狈,但还是令人心生敬意。

    6月19日上午,还是暴雨,待下午雨小了一点,我就到日湖公园。一到树下,惊讶地发现,巢中的雏鸟只剩下2只了。难道,有一只雏鸟经受不住大雨的考验,不幸夭折了?当然,也很可能这是最早破壳的最强壮的雏鸟,它已经顺利离巢了。但愿是后一种情况。

    20日下午,终于放晴了。我到日湖公园一看,这个巢已经空了,剩下的两只乌鸫雏鸟也出窝了。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同时,也有点遗憾,毕竟我没有亲眼见到它们离巢。

    我在附近找了找,没有看到任何雏鸟。这不奇怪,它们还很弱小,暂时会躲在隐蔽处,亲鸟还要继续喂食几天,才会放它们“单飞”。不过,离开的时候,我倒是在一块大草坪上,看到一只独立生活的乌鸫幼鸟,它已经会熟练地飞行,体形也跟成鸟差不多大,唯一和成鸟有明显区别的是,它的胸腹部有很多斑纹。令人佩服的是,它抓蚯蚓的“技术”居然也非常高明,我两次目睹了它跟蚯蚓“拔河”的有趣场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