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长镜头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3年,100多位患者,近3000张照片

他用镜头记录下
患者的康复和重生

这位大爷是杨科跃的“最强代言人 ”。当时,大爷在家干活时割伤了3根手指,骨头和血管神经都有缺损。经过多次手术,手算是保住了。之后大爷每次来门诊复查,总是逢人就举着自己的手给杨科跃“代言”。

哥俩在车祸中受伤,好在经过治疗,愈合不错。

从受伤到急诊,虽然哥哥伤势更重,但一直护着弟弟、注视着弟弟。弟弟眼睛里带着恐慌,哥哥就用手臂把弟弟揽到怀里。

“弟弟你不要乱动,不要害怕,哥哥在这里。”

明明也是个受伤的孩子,却扮演着大人的强大。

这位大爷当时左环指受严重的挤压伤。

痊愈后,杨科跃问:“大爷,您对治疗效果满意吗?”

“满意啊!我要给你竖个大拇指!”大爷刚竖起一个,立马又说,“不对,一个不够!我要给你竖两个!”

这位小姑娘当时五岁,玩耍时不慎被夹伤左拇指,经过约2小时的左拇指再植术,成功保住了完整的小手。

康复后,小姑娘跟杨叔叔说“谢谢”。

杨叔叔问:“叔叔给你拍个照好不好呀?”

“好呀!那我给你摆个爱心吧!”

“那伤好了,你开不开心呀?”

“我开心呀!你看我笑得跟花一样!”

    最近,朋友圈里一组用视频形式展示的照片“融化”了不少人。拍下这些照片的是一位医生,平日里他的主业是治疗受伤的“手”。

    三年前,一位手部受伤严重的患者,被送到了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科跃的手术台上。从急诊到手术,看着自己伤得“稀烂”的手,这位患者一直流泪,甚至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显得很抑郁。

    直到有一天,杨科跃告诉他:“你看你现在康复得不错,功能已经恢复90%以上了,基本又可以开始挣钱养家糊口了。”然后,杨科跃从这位患者脸上,看到了让他内心为之一颤的笑容,热烈、真挚。于是,杨科跃作了个决定——记录下患者的康复和重生,也记录下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和赞美。

    三年间,杨科跃用镜头记录下了100多位患者、近3000张照片。

    “每记录下一个笑脸,对我都是一种享受和收获。”他说。

    拍摄的过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患者都是生活里最普通的人,并不习惯镜头和闪光灯。虽然很多患者都非常支持他拍照的提议,甚至说“杨医生你拍好了,没你都没我这个手了”,但真正面对镜头时,还是难免紧张、害羞。

    所以常常,是杨科跃和他们聊着天、开着玩笑、做着“满意度调查”,就顺势抓拍了他们的真情流露。

    同事说,在医院里,杨科跃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除了去手术室,上哪儿都背着相机。

    他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我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场景。如果我记录下的画面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看到一些积极正面的医患关系,我觉得就够了。”

    见习记者 徐露清

    通讯员 赵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