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高温下的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6.8℃!市区首个高温日

小暑至,盛夏始,蜜桃成熟时

顶着午后的酷暑,采桃人忙着采桃。 记者 崔引 摄

    7月7日,小暑,市区(鄞州站)最高气温36.8℃,也是今年入夏以来市区首个高温日。

    从全市范围来看,气温已经开始一场“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你追我赶”。

    民谚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天气用实际行动证明“此言非虚”。

    昨日小暑,“炎热天气开始”

    “处处闻蝉响”,仿佛这样才能配得上标志着“炎热天气开始”的小暑节气(7月7日)。

    南宋诗人陆游在《苦热》中这样描述小暑,“日车不动汗珠融”。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7月5日午后2点,海曙区鄞江镇芸峰村山间,采桃人穿行在桃林间,一顶草帽、一副袖套,便是所有的防晒装备。

    撑伞随采桃人往桃林深处走。为了不“伤及”刚长成的桃子,左避右闪,火辣辣的阳光“见缝插针”在皮肤上“刺”一下;尚未走出百米,隔着鞋底,都能感觉到热气从脚底钻上来。

    再看采桃人,汗水早已浸湿后背,在衣服上留下汗迹。

    所谓小暑,顾名思义,“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很显然,小暑节气并不满足于此,就像民谚中说的“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山间的风总归是要大一些,一阵接着一阵,吹得桃叶哗哗作响,与山间此起彼伏的蝉鸣,一唱一和。

    只是这风,并不解热。唐代诗人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是这样形容的:“倏忽温风至”。

    温风至,也算是小暑节气气候的一大特点。

    高温挡不住勤劳的采桃人

    虽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却挡不住采桃人的勤劳,钻在桃树下,寻找那颗成熟到刚刚好的桃子。

    直到钻进桃林,才知道,那副袖套,不光光是为了防晒,也是为了躲林间的各种小虫。

    摘桃是门“熟能生巧”的技术活,桃子被藏在油纸袋里,到没到适合采摘的时间,全靠采桃人指尖的试探。

    指尖才刚刚靠近油纸袋,就有一种 “烘烘响”的感觉顺着指尖传递过来;指尖轻轻用力,好像是硬的,又好像有点软,就是“时机刚刚好”采摘的桃子了。

    一般来说,七分熟的桃子采摘下来是最好的。预留分拣、运输的时间,送到食客们的嘴里,口感同样“刚刚好”。

    这片散落在山坡间,占地约40亩的桃林,刚刚迎来今年第一茬采摘高峰。主人应国芬说,整个采摘期预计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持续晴热高温的天气,让人生厌,对桃子来说,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充足的日晒带来的是桃子的甜度增高;忧的是,持续的日晒,加速了桃子的成熟,来不及采摘。

    悠闲和怡然:小暑时节的另一面

    小暑至,盛夏始,作为时令水果,除了西瓜外,桃子的出镜率可能是最高的。特别是第一茬桃,想要尝鲜的人不在少数。

    “早上4点多就起来摘了,一天差不多能卖个两百箱。”应国芬说,桃子个头大小不同,一箱的份量在4公斤到5公斤不等,价格也在60元一箱到80元一箱浮动。

    忙碌、辛苦,只是小暑的一面。

    和忙着采摘、包装的采桃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桃人家的小朋友显得有些慵懒,躺在铁棚下的沙发上发呆,良久回过神,“这里有一只大蜘蛛。”

    此情此景,就像宋代诗人苏舜钦在《夏意》中描绘的,“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午睡解乏,梦中还不时听到黄莺飞过发出的啼叫声。

    同样的山风吹过,从日晒处经过,是温热的,而到了铁棚下,却陡然生出几分凉意,让人瞬间觉得舒坦。

    就像北宋诗人秦观在《纳凉》一诗中提到的,“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多了几分悠闲和怡然。记者 石承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