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对阎婆惜这个人物形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恶心婆惜者,说她是个淫妇,她的所作所为非常令人不齿。赞赏婆惜者,则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个敢于挑战旧伦理道德观念的进步女性。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背离了《水浒传》小说实际的。 从阎婆惜的生活遭遇来看,她应该是个很可怜的人,跟着父母从东京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可是到了山东之后却投人不着,只得流落在郓城县。 后来,阎父不幸染病亡故,阎家无钱安葬,无奈中的阎婆只得想出了个嫁女葬夫的下下之策,央了做媒的王婆,在郓城县里满世界地找人家,嫁女儿。 也是阎婆运气好,在街上碰巧遇到了宋江。 于是,宋江问明了情况之后,不但慷慨地施舍了一口棺材,还另外给了素不相识的阎婆十两银子作为丧葬费用。宋江的这一善举,把个阎婆感动得就差叩头跪谢了。 阎婆对宋江说道:“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的爷娘,做驴做马,报答押司!” 可以这样说,宋江这样做完全是救人之所急,对处于困境中的阎家,宋江是有着大恩情的。 后来,阎婆之所以要央了王婆把自己的女儿婆惜嫁给宋江做外室,除了阎婆贪图宋江的钱财之外,感恩宋江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而宋江娶了婆惜之后,也没有亏待她娘俩,没过半个月时间,就把婆惜打扮得满头珠翠、遍体绫罗,连那阎婆也置办了些首饰和体面衣服。 小说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到这婆惜分明就是个流落他乡,因为生计所迫只得卖身当了人家小三的可怜之人。 如果按照寻常的套路走下去,那么,这个故事顶多也就是个传统戏曲里常演的知恩图报,最后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故事。 可是,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无穷的意外和惊喜。果然,小说编写者写到这里,笔头一拐,于是,阎婆这个报恩的老套故事转眼间就有了情节的新转换。 首先,这个情节的新转换,是婆惜对宋江不上心了。 起初,宋江是夜夜与婆惜作一处歇卧的,看上去很有点“欢娱嫌夜短”的味道。但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长,因为没过多久,宋江来婆惜处的次数就渐渐地变少了。 宋江来得少了的原因,从门面上来说,是因为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的要紧。但是,从根子里来看,却是宋江不中了婆惜的意,所以,敏感而自尊的宋江也就懒得再过来了。最多只是半月十日,才去婆惜那里走一遭。 那么,婆惜为什么会对宋江不上心了呢?原因主要有这样两条: 一是,宋江形貌不佳。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宋江是个出了名的“黑三郎”,人长得又黑又矮,用戴宗骂宋江的话来说是个“黑矮杀才”。而且,遇见婆惜的时候,宋江的年纪也不小了,已是年及三旬。 可是,婆惜却正值十八妙龄,是个水也似的姑娘,长得是花容袅娜、玉质娉婷,颇有几分姿色。所以,婆惜对自己的未来是有着很高的期盼的,她并不甘心做个阎婆贪图钱财的棋子,一辈子只是委身于形貌不佳的宋江。 二是,宋江不懂风情。 按小说的说法,宋江是个勇烈大丈夫,“为女色的手段却不会”,所以宋江在婆惜面前,既不会装些温柔,也不擅说些风话,因此,宋江不讨婆惜的喜欢,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于是,那个人称“小张三”的张文远就粉墨登场了。 小说写道,张文远是宋江的同房押司,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平日里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三瓦两舍,凡那些品竹调丝的手段,没有一样是他不会的。而且,张文远对女人还知道轻怜重惜,善于卖俏迎奸。所以,在女人的眼里,这小张三是一身的风流俊俏,是个很讨女人喜欢的小白脸。 而婆惜本来就是唱家出身,打小就在东京的行院人家里混,是个水性杨花的酒色娼妓。用阎婆的话说是“从小儿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 所以,当宋江带着张文远来婆惜家里吃酒时,婆惜一见了张文远,便心生欢喜,一眼就看上了他。等宋江起身去方便的时候,婆惜就故意用些言语来勾引张文远。 善解风情的张文远什么世面没见过?见婆惜对他有意,便立马心领神会了。于是,这两个男女就一拍即合,明来暗去了。 那么,婆惜有了奸情之后,是如何来对待宋江的呢? 小说写道,婆惜自从和张文远勾搭上了以后,两个人如胶似漆,打得火热。但是,对宋江却变得冷若冰霜,没有了半点儿的情分。 对婆惜的心思,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得十分生动。 那天宋江与刘唐在酒楼外分手之后,便乘着满街的月色,一个人慢慢地踱回住处,不意却在街上碰到了阎婆。 阎婆好说歹说,一定要将宋江拉到自己的家里去。因为,阎婆很明白,虽然自己的女儿现在与宋江有了不小的间隙,但是,自己下半世的日子,还是要仰仗着宋江的。所以,阎婆在打骂前来搅局的唐牛儿时,会说出“你不晓得破人买卖衣饭,如杀父母妻子?”这样的话来。 宋江再三推辞不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了阎婆的家门。 甫一进门,阎婆就朝楼上叫道:“我儿,你心爱的三郎在这里。” 此时正独对着孤灯,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的婆惜,听闻阎婆的言语,以为是她心爱的张三郎来了。于是,便慌忙从床上爬了起来,匆匆整理了一下云髻,然后,就一边在嘴里喃喃地骂着:“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两个耳刮子着!”一边飞也似的跑下楼来。 可是,当婆惜在槅子眼里看见来者并不是她的张三郎,而是那个黑三郎时,就又翻身走上楼去,依旧躺在了床上。 小说编写者正是通过婆惜这飞快地跑下楼,然后又转身走上楼的动作,活写出了婆惜对张三郎的思念和对黑三郎的嫌弃。 所以,金圣叹就在这短短的一段文字里,竟然接连批了五个“丑”字,以表对婆惜的厌恶之情。 那么,宋江听闻了婆惜的奸情之后,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宋江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主动退避,甚至一连几个月都不再去婆惜那儿。尽管阎婆多次让人来请宋江,可是宋江只是借故推辞不去。 用宋江自己的话来说是:“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 所以,婆惜不中意宋江这一情节的新转换,就既写出了婆惜对自己眼下生活的深深不甘,因为在与张文远的关系上,阎婆惜就是主动的一方;同时也写出了婆惜在宋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下,因为宋江其实并不拿她当一回事,从而也就暗示了宋江杀惜,应该是另有原因的。 如果说老于世故的阎婆之所以要万般讨好宋江,看中的只是宋江口袋里的钱财,那么,年少貌美的婆惜之所以会处处冷落宋江,则是为了寻求与张文远两情相悦的肉欲之欢。 为此,小说编写者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调侃阎婆惜,诗曰: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其次,这个情节的新转换,是将梁山元素融入了宋江杀惜的故事之中。因为,如果小说照着婆惜不中意宋江这一情节写下去,那么,这小说仍旧脱离不了喜新厌旧的三角故事的老窠臼。 于是,小说编写者在设计了婆惜不中意宋江这一情节的新转换后,又把梁山的元素嫁接到了婆惜的故事中。这样一嫁接,宋江杀惜的故事就变得更加的曲折、更加的生动、更加的引人入胜了。 各位看官知道,宋江杀惜是历代水浒故事中的固有情节,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故事的内核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宋江杀惜,最早见于成书于宋元年间的《大宋宣和遗事》。 《大宋宣和遗事》是这样写宋江杀惜的: 晁盖去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为寇之后,为了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就派了刘唐带着一对金钗,前来郓城县酬谢宋江。宋江把金钗交给了娼妓阎婆惜,不料却被阎婆惜探知了金钗的来历。 有一次,宋江的父亲生病了,宋江就回家探望父亲。等宋江再回郓城县时,却撞见了阎婆惜正与吴伟两个依偎在一起,打得火热。于是,宋江便怒发冲冠,一刀杀了阎婆惜、吴伟两人。然后,在墙上题了四句诗:“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泺上寻。” 那么,到了元代,元人水浒戏又是如何来讲宋江杀惜故事的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