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闲闲堂”工作室工作的馨颐。 记者 刘波 摄 |
一手捏着香炉缓慢平稳地转动,一手用灰押细致地平整香炉里的香灰,随后将刻着“平安”两字的篆模轻轻放在压好的香灰上,用香勺将香粉填充在模具中,并用香铲把香粉均匀填平……香氛弥漫开来,工作室里静谧安详。 32岁的馨颐是宁波晚报社区达人中的一员,看着她安静从容地做着这些,很难让人相信她刚刚在鬼门关前打了一个转。8年前她已经做过一次肾移植了,即便是现在,她也是每隔一天就需要到医院做4个小时的血透。“年初出院前,根据医生的要求,我又开始排队等候肾源了。”说这话的时候,她仍旧面带微笑。 接触传统文化 让久病的她 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小学五年级,馨颐突发肾脏疾病,从此走上了漫漫求医之路。 高考前夕,她又发病住院,医生背着她跟她妈妈说,她的病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除非马上换肾。升学、读书、就业就别想了。然而,出院不久,馨颐毅然参加了高考,并被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录取。 2011年,正在读大学的馨颐突然呕吐不止。父母急忙带着她到南京就医。“到医院几乎连血都抽不出来,医生说,我只要再晚去半天就可能没救了。”2013年8月,根据医生的建议,馨颐做了肾移植手术。可惜第二年的一次复查,发现移植的肾受到了病毒感染。此后又是无休止的检查治疗,病情却没有好转的迹象。 尽管生活带给馨颐种种痛苦,但是她就如荒野上的一棵小树苗,在岁月的狂风骤雨中顽强地生长着! 病情稳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馨颐接触到了传统的香品制作。“沉香点燃后那种清幽舒爽的气味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内心深处竟涌起似乎久别重逢的那种喜悦。” 之后,她拜远在北京的“传统香品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子杰先生为师,并通过考试,取得“中国香道师”资质。 为了能够专注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2020年11月她还注册了一个名为“闲闲堂”的工作室。 爱上传统文化 让绝望的生活 变得丰富多彩 说起传统香品制作,馨颐就打开了话匣子,总把“香药同源”挂在嘴边。她小而雅致简洁的工作室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中药柜,“这是从同仁堂购买的各式中药药材,有苍术、藿香、紫苏、龙脑……”她如数珍宝地一一打开中药柜的抽屉娓娓而谈,声音轻柔而又清晰。 她说,“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们修养身心的载体。香是根据香药的综合药性组成各种方剂,或粉碎做成香囊佩戴,或制成各种香品以供人们燃烧,既可闻香养鼻,亦可养生保健。 此前她也曾拜师学习茶道,取得“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她又学习古琴,并得到一位古琴老师的悉心教授;近日,她又在线上学习工笔画。 “学习这么多东西,一方面是我非常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也是想让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更加精彩和充实。”馨颐说,她对生活的理解是:即使生活给我许多苦难,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馨颐为这个工作室倾注了很多心血,甚至出现了身体透支的情况。在开业的第二天,她就再次被肾病击倒,病情极为凶险。在医生的全力救治和护士的悉心护理下,49天后她又一次闯过鬼门关。在家休养了一个月后,她又回到了挚爱的工作室。 传播传统文化 要为那些爱自己的人 坚强地活着 在馨颐看来,她已经很幸运了。 “我也害怕过,绝望过。但看着在我面前假扮坚强的父母,我就觉得,即便为了他们我也要好好活着。”馨颐说,一路走来,她的父母一直无怨无悔地支撑着她。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还有许多爱心人士接力相助的结果。 她的身体内,有他人无私奉献的器官、三分之二的血液,还有医生、护士的日夜救护,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我觉得,我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活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现在,馨颐常常受邀到学校、工厂,把香、茶的文化内涵和香囊等制品分享出去。“中国的香道、茶道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它们可以净化心灵、怡养情操,我希望自己的身体快快好起来,能够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奉上自己心香一瓣。” 就在采访的时候,馨颐接到了两个活:一个是受一所学校的邀请为老师们讲一堂课,一个是订制30个香囊。“您看,我还是有活着的价值。老天让我一次次闯过劫难,一定有让我活下去的理由,我得好好活着。”馨颐笑着说,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出肆虐的病魔留下的印记。她恬静的样子,就像是没有生病这回事儿,仿佛生活从来就是如此从容淡定。记者 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