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一五”计划

1956年,宁波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图为工人群众报喜队伍的游行场景。

“一五”期间,宁波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就,兴建了动力机厂、渔轮厂、压缩机厂、通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图为动力机厂车间。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和梦想。但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后,这一梦想才有了付诸实践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落后现状,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客观要求愈发紧迫,中共中央由此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同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并通过组织实施“一五”计划来推进和落实。

    1951年2月开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着手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即“一五”计划)。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1953年,当“一五”计划的许多指标、比例关系和相关内容还在仔细测算、逐步确定中,全国各地就已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规定的建设任务,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中央要求各省、市从实际出发,编制本地区的“一五”计划。宁波由于地处东南沿海的国防前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地区,其规划和建设也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军事斗争大局。因此国家没有在宁波安排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的任何一项,也没有与156项重点工程配套的重工业发展项目。宁波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按照浙江省的指标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956年6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简称省人委)下达了《宁波专区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宁波市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主要从工业、手工业、农业和商业4 方面规定了1957年要完成的指标。按照省人委下达的计划要求,12月8日,宁波专署首先细化了专区工业、手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分配给各地,并要求各地在年底前逐级分配给基层单位,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2月17日,专署又将专区农业、商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下达给各地,并要求各地在检查计划时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提高计划水平,激发全体人民对实现五年计划的信心和决心,力求完成计划所规定的任务。

    在省人委正式下达宁波市“一五”计划要求前,市计划委员会于1956年3月编制了《宁波市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 从基本建设、工业(包括手工业)、商业、农业、运输、文教卫生和劳动工资7个方面,对“一五”期间的全市发展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划。6月,接到省人委下达的计划要求后,市计委对原有的指标进行了修订、补充。

    “一五”期间,宁波专区、宁波市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增产节约,各条战线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提前于1956年胜利完成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到“一五”时期末的1957年,宁波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93亿元,比1952年增长49.41%,年均递增8.36%。农、轻、重结构,依次为70.53%、25.07%、4.40%。

    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一五”时期,宁波虽然遭受了干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但是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品种、推广新式农具、改进耕作方式、消灭病虫害等措施,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取得全面丰收。除了1956年,“一五”时期的其它年份,农业生产连年增产。1957年,宁波的农业总产值为13.35亿元,比1952年增长31.59%,年均递增5.64%。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一五”时期,宁波广大工人群众,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宁波市“一五”工业总产值于1956年3月提前22个月完成,到同年8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一五”计划的108.7%。到1957年,宁波的工业总产值达到5.58亿元,比1952年增长121.01%,年均递增17.19%。其间,宁波还兴建了动力机厂、渔轮厂、漂染厂、针织厂、床单厂、纺织器械厂、印刷厂、瓷厂、食品厂、压缩机厂、通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一五”时期,宁波的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884万元,其中,1957年为849万元,比1952年的172万增长了近4倍。基本建设投资,较好地贯彻了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一五”期间,专区新建的第一座大水闸——鄞县铜盆水闸建成,受益范围达鄞县、奉化两县的23个乡,共16万亩农田;专区第一个抽水机站——鄞江抽水机站建成,使7000亩稻田得以机械灌溉;专区第一个拖拉机站——慈溪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建成开耕;宁波港第一座靠泊能力为3000吨级的钢质浮动码头,在白沙沿港动工兴建。

    交通运输水平明显提高。“一五”期间,中断近20年的杭甬铁路修复通车至宁波市郊庄桥,国家自制的第一艘沿海客货轮“民主十号”首航宁波。1957年,宁波的货物运输量达到221万吨,为1952年的4倍多。客运量为866万人次,为1952年的7倍多。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0万吨,为1952年的2倍。

    此外,“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57年,宁波的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32亿元,比1952年翻了一番。邮电事业也得到了发展。1957年,宁波的邮电业务总量为393万元,订销报刊累计达1476.72万份,电话机装机市内2115部,农村746部。

    “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当家作主后的宁波人民对于国家建设的无比热情和磅礴干劲,提前一年实现各项主要指标,显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面貌的迅速改观,为宁波地方工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为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物质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