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傍晚,气象台预报说台风“烟花”可能会从宁波象山登陆,而且登陆时间是农历六月十四、天文大潮汛的前一夜。那天夜里,窗外风雨交加,我在风雨肆虐中枕着窗棂的颤抖,一觉睡到天亮。 次日,狂风怒吼,雨水倾盆,“烟花”气势汹汹靠近,离宁波近在咫尺。我先生在一线工作,正是“拿身体堵水”的时候,不好打扰,我便打开电视,一边刷着甬上APP,还有不时更新的朋友圈:余姚的雨下了多少毫米了,姚江的水位到什么地方了,“烟花”的风力超过了14级…… 宁波媒体人奋战在一线,央视、浙江电视台也在聚焦,每一分秒的报道都是在勇穿风雨,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每一个声音都是妥帖的慰藉——江河湖海旁,山园桥屋处,大街小巷中,在临风处、在深水中、在淤泥里……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地方。他们身后,是高高涌起的海浪,是肆无忌惮拍打堤岸的江水,是伺机而动的管涌,是匆忙的冲锋舟,是负重前行的人民子弟兵…… “你是谁?” “我是我们”“我是媒体人”“我是党员”……每一个战斗在风雨中的宁波人,用铿锵的声音,果敢的眼神,坚强的肩膀和“烟花”搏斗。微信、电视、快手、抖音……关于“烟花”的大量报道“慰藉”着每个人。我打电话给独居在家的80岁母亲,母亲的声音豁达爽朗:“你们安心工作,现在什么情况都能及时知道,有什么可怕的。” 25日,农历六月十六,姚江大潮汛,威胁要正面袭击象山的“烟花”,在中午时分登陆舟山,可大家并没有松懈:姚江水位上升,小河内涝蔓延,洞桥小区水深过胸,很多低洼地带积水,而大风依旧,大雨滂沱…… 我先生和他的战友已奋战三天三夜,他们和许多基层干部一起,走在大街小巷里,背沙袋、查窨井盖、转移群众、给安置点送粮送水……放眼望去,到处都能看到温暖的橙色,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比如,各大超市开放了楼顶的停车场,各大酒店为市民免费提供停车位,各大学校欢迎临近居民进操场停车…… 晚上7点,我在这三四天里第一次下楼发动汽车,开往临近的酒店准备停车。路上行人寥寥,街边小吃店、水果店里的人们一脸恬静,橘黄色灯光安详柔和。街旁有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但残枝败叶却很少。不远处,两三个清洁工弓着背蹲着身子,捧着一丛一丛的枝桠。公交车远远地蹚着水来了,像平时一样,在站头准点停下,有乘客上,也有乘客下……城市不疾不徐的生活一如往常,而我,晚上会继续睡个安稳觉。 26日早晨,“烟花”带来的风雨依旧,我刷到一个奋战在防台一线的学生家长在朋友圈写的内容:如果现在你醒了,已是7月26日了,溜达到阳台看看外面的水,似乎没退感觉还涨了点,雨在下风也挺大……“烟花”没走。嗯,别怕,你继续去睡,和往常那些熟睡的夜没有不同,不用担心,因为你有值得信赖的“守夜人”。 是的,因为这座城市有着千千万万的“守夜人”,才有我们安然无恙的一夜好梦。有全力以赴的宁波,才有风雨独步的江厦。“烟花”易冷,人间长暖。 冯志军(宁波江北育才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