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风雨同舟 抢险救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封皱巴巴的信字迹不漂亮 甚至还有几个错别字 安置点工作人员却说:

“这是我看到过
最好的感谢信!”

在翰香小学安置点的祖孙三代。

感谢信

    “我非长(常)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我一个外地人,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好……”

    7月27日上午,一名避灾安置人员在离开宁波市翰香小学安置点时,留下了一封皱巴巴的感谢信,让连日来在安置点操劳的工作人员林琳甚感欣慰。

    文字不甚通顺

    感恩之情却跃然纸上

    记者看到,这封感谢信很短,是这样写的:

    “我是一位只有5年级毕业的安徽阜阳的一伟(位)农民工,来到宁A(波)干活1个月多了,没想到在台风到来之时,半夜这里的不知什么单位把我叫0(醒),说这里将要放水,让我们到他们找的地方去。

    我非长(常)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我一个外地人,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好……”

    看得出,虽然字句不通顺,还有好几个错别字,但一个初到宁波的外来务工者的感恩之情却很诚挚!

    “这是我看到过最好的感谢信!”

    昨日,林琳告诉记者,写信的陈师傅今年53岁,来安置点前,租房居住在莲桥社区莲桥街,7月26日凌晨1点,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敲开了他的房门,告知他水库要泄洪,他租住的片区属于低洼地段,需要马上转移,或投亲靠友,或去街道安置点。刚到宁波不久的陈师傅举目无亲,就睡眼朦胧地来到了位于翰香小学的江厦街道避灾安置点。在学校体育馆,工作人员已经为被安置人员准备了崭新的寝具、速食食品等,还烧好了热水,工作人员和学校的值班老师等都很热情,对他们嘘寒问暖。

    “今天上午,被安置人员整理物品后开始撤离。陈师傅拦住了在边上转悠的我,从口袋里摸出折成四方的这张纸,一边打开一边递给我说:你们对我太好了,我不会玩手机,无法在网上给你们点赞,我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我写了封感谢信给你们,写得不好……”林琳却说,“这是我看到过最好的感谢信!”

    安置点的暖心事真不少

    林琳来自江厦街道,自7月24日来到这个安置点,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这个安置点的近百名避灾人员的吃喝拉撒睡操心,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我们彼此打趣‘全凭一口仙气吊着’,但精神一直很亢奋,因为心里有很多温暖支撑着。”林琳告诉记者好多安置点里的暖心事:家住天封社区小沙泥街的陈阿姨,来安置点后主动要求为工作人员分担任务,“我和老公是干保洁的,没其他特长,安置点的垃圾由我俩来打扫”;还有一家,祖孙三代在安置点,相互照看,舔犊情深,逢人都乐呵呵的;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避灾点的大事,就在工作人员想着下顿咋办的时候,豪气的石浦饭店大手一挥“饭菜我包了”……

    “‘烟花’过境,带来了水灾,留下了抗洪抢险中的种种事迹,也给我留下了值得一生回味的暖意!”林琳说。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池瑞辉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