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众志成城 共建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2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得了天台,通得了下水道

鄞州有个防台“女汉子”

汪磊(左)在天台上查看防水情况。

    台风期间,她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核查各种数据;上得了天台,通得了下水道。她把辖区最易积水的路段做了详细标记,一张“作战图”烂熟于心。别人家漏水,她忙着打电话处理;自家漏水,她却轻描淡写地说“用桶接一下,不碍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台风期间,她实在太忙,辖区居民家中不积水、不漏水就是她最大的期盼。她就是鄞州区东柳街道城管科科长汪磊,今年32岁,党龄13年。

    台风期间,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

    “汪科长,我们小区门口的树倒了,挡住了去路,能不能找人来处理?”7月28日凌晨5点,汪磊的电话又一次响起。“好的,我联系物业公司!”她的声音里带着沙哑,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

    台风期间,她手机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这还不包括办公室电话和微信电话。

    汪磊负责街道的城管线,这些天,她一边要核查各类数据,一边要实地检查,每天忙深夜。“低洼区域的水位要实时监测,社区和辖区单位需要防台物资要调配,哪个小区停电、哪个路段积水深,这些情况都需要电话处理。”汪磊说。

    家里漏水,她劝家人“用桶接一下”

    “你有时间回家一趟,家里都漏水了,一塌糊涂。”

    “没事的,妈,我现在正忙着,你拿桶接一下,不碍事。”

    这是台风期间,汪磊和母亲的一次通话。其实,她家距离街道所在地也就3公里。但7月23日到26日,她每天都住在办公室里,一次都没回家。其间,母亲曾多次在微信上和她说起家里漏水的事,但她都顾不上。漏水从一开始的淅淅沥沥到后来越来越严重,她却轻描淡写地说:“用桶接一下就好!”而事实上,台风期间,她每天要帮助很多社区解决漏水的问题。

    7月26日凌晨1点,鄞州防汛指挥群里,要求上报数据的通知再次下发。已经坚守四夜的汪磊喝完当天的第三杯咖啡,坚守在电脑前查看各项数据。

    “10多个社区、30多个小区的数据要在第一时间收上来,并非易事。我只能挨个电话催,挨个问情况。”汪磊说,不光要统计数据,碰到以前发生过问题的点位,还需要对方发送照片进行确认,然后再上报。“我必须保证每项数据的准确性,每个数据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有一丝马虎。”

    在她的办公室,放着一张1.5米长的折叠椅,她已经连着有四天三夜没有好好合眼了。实在困了,就在折叠椅上打个盹。“一躺下,满脑子想的就是水位,根本睡不着!”

    上得了天台 通得了下水道

    在汪磊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大大的街道区域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记。

    “这张地图,是我的防台“法宝”。哪里是易积水路段,哪里是低洼区域一目了然。”她指着地图向记者娓娓道来。比如,在康复医院门口、华光城西门、太古城东门都用红色标记,这些是最易积水的路段;桑田路百丈东路路口、东柳坊门口、百丈东路福明路路口等处是黄色标记,是次易积水的路段……

    台风期间,这张地图成了汪磊的“作战图”,重点区域每天监测水位。“只要少一个车棚进水,少一个路段积水,我做得再多都是值得的!”

    “干城管这行,从来不分什么性别。我要是不懂排口情况,没有上过几次天台,那肯定要闹笑话。”7月26日,“烟花”二次登陆后,汪磊又匆匆拿着河道地图去巡河了,这已经成了台风期间的日常。“涨潮时间、水量监测、排口预警……这些都是我在台风到来前恶补的专业知识。”

    与此同时,汪磊还是东柳坊社区的第一联系干部。东柳坊社区地势低洼,防台任务繁重。她一会儿跟着老前辈爬天台看楼板松动情况,一会儿跟着工程队查看窨井下水道情况,还带着社区一起拉排水泵抽水。一场台风,把曾经柔弱的她逼成了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刘潇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