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艺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家乡有放不下的感情”

“非遗”传人施珍的青瓷世界

刻坯中的施珍。顾嘉懿/摄

山峦叠翠弦纹瓶

吉祥鸟双耳瓶。

彩云追鱼秘色罐

《湖光山色》对杯。受访者供图

    施珍的上越陶艺研究所坐落于慈溪上林湖南岸。7月下旬,一场雨后,山色空蒙,给精心设计的小院平添几分青翠。

    自2000年回到慈溪,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施珍已在上林湖畔流连了20余年,采土、淘洗、修坯、刻画、涂釉、烧制……以匠人匠心追寻秘色、烧造青瓷,助力千年越窑窑火重燃。

    近日,施珍完成了一组新作品:《百年烽火走向辉煌》。一组四件青瓷笔筒分别刻画红船起航、井冈山会师、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会议四个场景,献礼建党百年。

    她还计划今年11月在浙江美术馆推出个展《上林随想——施珍越窑青瓷作品展》,并出版同名图录与专著,为多年探索做一总结。

    从传统中汲取灵感

    施珍,宁波余姚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她的三爷爷施于人是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受家庭氛围影响,她从小就喜欢这些“瓶瓶罐罐”。16岁时,施珍赴景德镇学习陶瓷艺术;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个陶瓷美术领域的交换生,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

    施珍身上有着中西合璧的“学院派”背景,既有来自她的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嵇锡贵等人的学养,也有西方现代主义线条化、图案化的风格。

    2018年,上林湖后司岙发现秘色瓷窑址,参观时,施珍注意到出土瓷片上的双凤纹,尖锐的鸟喙、展开的双翅、长长的尾羽,展示出一种独具魅力的自信。

    凭借从凤纹中取得的灵感,施珍设计了一种“吉祥鸟”图案,让平面纹样化为立体。不久,《吉祥鸟双耳瓶》《吉祥鸟莲纹盖罐》相继面世,莹润细腻的釉色与富有灵气的鸟头浑然天成,既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又有对生命自由的想象,该组作品为其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去年起,施珍就在酝酿应当以一件什么样的作品为党庆生?最终,她选取了党史上四个节点性的画面,翻刻在四个笔筒上,口沿的位置,特别设计成心形,代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组作品创作难度很高,有山水、有人物,反复设计过多稿。”施珍介绍,技术方面则采用了阴刻、阳刻、堆叠与跳刀等多种工艺。烧制时,她烧了有20多个,最终挑出4个作为成品,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组作品表达了一种热忱和敬意,是对党百年华诞的热忱祝愿,也是我对越窑青瓷专业的热忱创新。”施珍说。

    个人首展 将于今年11月举行

    从16岁开始算,施珍已在陶瓷艺术上耕耘了30余年。从景德镇到龙泉,施珍到访过国内许多著名陶瓷产地,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林湖作为“安家”的地点。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家乡还是有放不下的感情。”施珍说,自从来到这里,上林湖给了她诸多创作上的灵感。“这里空气很好,环境也很好,是一个适合搞艺术的地方。”

    她和爱人花了不少时间,将上越陶艺研究所打造成一个精心设计的艺术空间,拉胚的教室、工作室、窑炉、展示厅一应俱全,充满自然与泥土的气息。

    除了创作精品,施珍每年都还会推出不少文创礼品,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上半年,让她感到最满意的文创礼品是《湖光山色》对杯,杯身用了不规则的水纹,而杯盖一个是“吉祥鸟”,另一个用了小石块堆叠,模拟湖山的样子,“质感看起来也很像上林湖边半埋在泥土里的那些碎瓷片”。

    施珍说,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诞生地,从东汉到南宋,兴旺了千年,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越窑也没落了千年。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这一代“回归”者特别需要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方面自然是对传统的恢复与致敬。施珍曾成功仿制出一套法门寺“同款”秘色瓷,让秘色瓷的生命得以延续。另一方面,艺术家也需要彰显当代的个性。近年,施珍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色彩。从《上林随想》系列,到《春天里》《山峦叠翠弦纹瓶》《彩云追鱼秘色罐》,她越来越喜欢在青瓷上添加色彩,使其进入“现代陶艺”的范畴。

    “作为一个陶艺工作者,作品中一定要有我自己对青瓷的理解、把握,从造型、装饰、烧制各方面,去完成我心中的风景。”施珍表示。

    今年11月,施珍将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推出首次个人展,以《上林随想——施珍越窑青瓷作品展》为名,分秘色重光、青鸟传情、多彩幻境、淡味茶饮四个篇章,全面展示这些年的艺术创作成果。这场展览也将是她30多年“从艺”经历的总结。

    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