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艺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本清代酿酒专著出自宁波人之手

《六必酒经》珍本回归我市老字号酒企

清代古籍珍本《六必酒经》。

影印版《六必酒经》。

    “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近日,一本集古代酿酒技法之大成的清代专著《六必酒经》家刻传世珍本,出现在宁波一家老字号酒企的非遗文化馆内,重现了古法酿艺的光辉。让人赞叹的是,这本曾引起不俗反响的酿酒专著出自宁波人杨万树之手,1822年他在书中首次对“六必”酿酒工艺规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辗转近200年后,这一珍贵专著回归宁波酿酒人手中。

    酿酒奇人出酒书

    昨天,在位于宁海县力洋镇的宁波力洋酒业非遗文化馆,记者见到了这本残破不全的《六必酒经》,封面缺失,内页基本完好。在目录中,《六必酒经》注明参考了我国历代39种酿酒文献,如《吕氏春秋》、苏轼《酒经》、朱翼中《酒经》、《北山酒经》,在文献基础上,杨万树对“六必”工艺推陈出新。

    据考证,杨万树是清代嘉道年间宁海缑城人,生性慷慨,乐善好施,中年归于沉静,以把酒吟诗为乐,因仰慕苏轼醉吟于西湖曲院风荷间,故自号“苏堤”。杨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善于酿酒。杨万树多方搜罗文献,悉心钻研酿酒技术。1796年(嘉庆元年),他来到杭州,抄读文澜阁藏宋朱翼中《中山酒经》、窦革《酒谱》等书,又旁搜有关酿酒的历代文献,相互参考,终于豁然悟道。他在家乡从事酿酒50余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整套有科学价值的酿酒经验,于道光二年(1822年)撰成《六必酒经》一书,有家刻本传世。

    《六必酒经》亮点多

    中国酿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献中不乏关于酒的专著。这些典籍不仅在总结、记录、传播酒文化中起到了作用,而且本身就是酒文化的重要内容。

    宁波大学教授、浙东文化研究专家张如安对杨万树和《六必酒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如安认为,杨万树既懂理论,又懂技术,《六必酒经》主要总结了浙东酿酒的经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比较高。

    源于先秦的“六必古法”是我国最早的酿酒工艺。杨万树认为酿酒必须“遵一定之法式”,这个“法式”就是《礼记·月令》记载的酿酒“六必”原则:原料必须精选,分量要充足;曲蘖的供应、制造必须适时;浸曲、浸蘖、浸米、蒸煮过程必须讲究卫生清洁;选取的水源必须清冽,不杂异味;酿酒的盛器要不渗不漏;酿酒时必须掌握好火候。

    在张如安看来,《六必酒经》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对历代酿酒工艺规程的进一步细化,如对曲的制造过程中麦粉如何拌水,历代缺少介绍,杨万树详细规定了“按粉扣水”的比例,务求做到“粗粉湿拌,细粉干拌,干湿得宜,握得聚,扑得散”。“这些都大大方便了酒匠的操作,使得酒匠在酿酒时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六必酒经》记录了不少浙东地区酿酒的珍贵史料。如杨万树称清代嘉道年间浙江有五大名酒,以绍兴酒为第一,而“宁波酒曲蘖参用,色白味正”。是什么因素导致宁波老酒品质上佳?他分析指出水是一个关键因素,宁海南郊外溪水,清洁甘美,与西湖水、绍兴水不分伯仲,是最佳的酿酒用水。

    重现古法酿艺光辉

    这本清代家刻本,是杨氏后裔最近在搬迁时无意中发现的。

    据力洋酒业总经理王肖峰介绍,宁海酿酒之风古已有之,杨万树后裔世居宁海西门村,前两年西门村搬迁时,杨氏后人在家中一处箱底发现了清代《六必酒经》。“目前只发现一本,宁海一位搞收藏的朋友知道后,马上买了下来,我们是从他手里收购过来的。”

    早在两年前,王肖峰就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六必酒”的商标申请。“北京六必居酱园知名度很高。在国内酿酒业,《六必酒经》名气不小,如果申请下来将是一个好IP。”他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六必酒”未能申请成功,“六必酒经”却被外地企业抢注,目前被贵州茅台镇一家酒企作为商标。王肖峰表示,这次收购珍本古籍,一是作为历史珍藏保护起来,另一方面将继续商标、老字号等的深度开发,更好地打响宁波酒企品牌。

    记者  周晖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