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甬运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运宁波·少年同行” 小记者走进宁波青少年运动健康管理中心

享受“奥运选手级”康复保健待遇

    对运动员来说,训练或比赛中有损伤在所难免,遇到这种情况如何科学处理?跑动、跳跃、加速等动作,都需要有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运动员要如何高效训练?

    昨天,由宁波晚报、现代金报组织的“奥运宁波·少年同行”小记者专题活动走进宁波青少年运动健康管理中心,实地探究运动员平时必不可少的一些训练项目。从参观震动平衡台等设施设备到对话康复师、做运动后的放松拉伸,小记者直呼“大开眼界”“太受用啦”。

    运动员强化平衡控制能力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上午9点,在健康顾问朱宇青老师的引导下,小记者们走进青少年运动健康管理中心,橱窗上的一排照片一下子把大家吸引住了。“这个选手我认识,奥运游泳冠军汪顺。”“这是举重冠军石智勇。”“快看,这是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四朝元老’李玲……”小记者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对于运动员来说,想要做好跑动、跳跃、加速、变向、急停等动作,都离不开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那么,日常训练中运动员是怎么强化身体素质的?

    朱宇青带着小记者们来到震动平衡台前。站在正中心,左右脚交替站立,看看能不能在10秒内一直保持身体的平衡。“我肯定没问题。”一个小男孩自告奋勇站了上去,没想到刚把一只脚抬起来,身体就开始向一侧倾斜,引来一片笑声。

    “其实,还有一个稍微简单些的训练身体平衡的方法,不受器械的限制。”朱宇青随后拿出了三个锥形筒摆在面前,邀请小记者们单脚弯腰挨个触碰每一个锥形筒。孩子们争相尝试后纷纷感叹:“原来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容易。”

    家长“自测”脊椎是否健康

    激励孩子重视锻炼和体态调整

    “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训练后,需要对脊椎进行健康保养,以防止损伤。”康复治疗师李居权曾是国家举重队队医,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帮助石智勇夺冠。他以运动后如何科学放松和被动拉伸为主题,通过亲身示范、互动交流等方式,向大家介绍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现在我介绍一种检测肩膀是否健康的方法,你们只需要用头去碰肩膀……”李居权做了一个动作示范,小记者们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根本碰不到肩膀!”“我可以够到!”大家暗自“较量”,小小的会议室一下子热闹起来,站在一旁的家长也尝试“自测”。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306班的任远同学,因为平时运动量不够,小小年纪就出现了肚腩,走路还喜欢弓着背,妈妈为此很发愁。“他刚才好几个动作都做得很吃力,而人家却很自如地完成了。”任远妈妈希望通过这场活动,激励孩子重视体育锻炼和体态调整。

    享受了“奥运选手级”康复保健待遇

    体验后小记者们感受各异

    拉伸康复训练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小记者们纷纷躺到垫子上,享受了“奥运选手级”康复保健待遇。

    有意思的是,这个体验过程,小记者们的感受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很舒服!”蓝青小学203班的乔钰婷坐在垫子上,兴奋地描述着刚才康复师帮忙压腿的种种细节,“很佩服康复师的手法。”

    “因为平时练舞蹈,这点拉伸对我来说没啥作用。”镇海炼化小学203班的陈韵伊同学喜欢舞蹈,但是练完后常常会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这次课程正好解答了她的疑惑。

    “疼!感觉有点疼!”鄞州区朝晖实验学校402班的陈裕东眉头微皱,“可能是我运动太少了,觉得压腿、拉韧带对我来说是比较疼的。”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403班的戴进摸了摸刚刚拉伸过的腿,认真地说:“我感觉拉伸时是有点痛感,但结束后还是很舒服的。”

    除了“喊疼”的和“喊舒服”的,更有“佛系”的。有同学仰面躺在垫子上,闭眼凝神,表示这种体验“又疼又舒服,甚至有点想睡觉”。

    大家虽然体验感觉各异,但对康复训练师的工作却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小记者们总结道:“他们很辛苦,刚才给我做拉伸的康复师脸上都是汗。运动员们能在赛场上有亮眼表现,离不开这些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啊!”

    记者 樊莹 林涵茜

    实习生 徐凯阳 文/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