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港对外开放

北仑港建设初期。

1979年1月,北仑港区10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动工,标志着深水大港建设的开始。

宁波港对外开放后,外轮陆续来甬。

    曾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港,在近代历史的变迁中渐渐失去往昔辉煌,成为区域性的内河港。直至20世纪70年代,年货物吞吐量只有一两百万吨。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达。宁波港从这一刻起重新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宁波对外开放亦由此启航。

    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3月,国务院成立港口建设领导小组。7月,领导小组组长粟裕按照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从北到南在全国范围考察深水港。当时,航运业正在世界勃兴,而中国仅有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五大港口中却没有一个深水良港。宁波港水深18.2米以上,常年不冻不淤,25万吨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25万吨至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候潮进港。如此天然良港,世界上也不多见。粟裕白天坐船考察,晚上研看地图,对宁波港喜出望外。因此,粟裕回京不久,国家便确定扩建宁波港老港区,翌年开辟镇海新港区。

    根据新建镇海港区和扩建宁波港三区的进展情况,1978年2月和9月,浙江省先后两次打报告给国务院,认为宁波港对外开放不仅条件已成熟,而且有建设北仑港的紧迫需要,建议批准宁波港于当年下半年对外开放。

    宁波人建设港口的积极性很高。镇海码头建设全靠人力,是5500多名劳动者开山填海建起来的。1978年10月1日,镇海煤码头建成投产。老港扩建和镇海新港区、北仑港区建设,为宁波港开放在设施方面做好了准备。

    宁波港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得天独厚,宁波又有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所以当省市向中央提出宁波港对外开放的要求时,很快就得到批复。宁波港迅速被推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台。1978年12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关于开放宁波港的报告,希望浙江省抓紧推进对外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待准备工作就绪后,由浙江省确定开放日期,并告交通部对外公布。在宁波海关、商检、边防、港务监督、外运、船货代理、保险等涉外管理和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后,1979年5月16日,浙江省确定宁波港当年6月1日对外开放。

    1979年8月22日,一艘名叫“湖山丸”的3000吨级日籍货轮驶入宁波港。这是宁波港对外开放的第一艘外轮。

    开放后的宁波港,一起步就引入市场经济理念。从进口散装化肥灌包,到原油海上过驳;从与香港龙翔化工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到多种经营拓展业务;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造泊位,到引入和记黄埔共同经营北仑二期集装箱码头……港口规模不断壮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外贸货物可以从港口进出,这使宁波港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大幅提升。煤炭、原油、矿石、化工原料输入的增加,让区位资源转化为矿产资源,进而引导港域和腹地产业的发展与结构的演进,一大批临港产业在宁波生成集聚。同时,进出口的便利给宁波乃至浙江及周边区域的进出口带来良机,而对外贸易的兴起又拉动了产业的勃兴。

    港口与城市,历来互为表理,相互依存。宁波港开放后,从1980年到198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0.8%,远高于全国11%的增速。在促进腹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宁波港也在腹地带来的物流需求推动和牵引下高速发展。1978年时尚属沿海小港,12年后便已跻身世界级大港行列。

    港口对外开放拉开了宁波市对外开放的序幕,推动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扩大了资源配置空间,带动了集疏运网络和配套服务业发展,从而为宁波经济注入了旺盛活力。宁波港就像一个强劲的马达,催动着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