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村有警 事事落地

前移“警务+服务” 筑牢平安慈溪

驻村辅警带队巡逻。通讯员供图

    巡逻防控、矛盾化解、防范宣传……他们吃住在村里,穿行在田间,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经”,驻村辅警日夜守护着全村百姓的平安。这是去年5月以来,慈溪市公安局“一村一辅警”工作全面推行后发生的显著变化。

    警力下沉 | 筑起基层新防线

    基层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警力有限,如何真正打通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慈溪市公安局按照“边试点边探索、边推进边完善”的工作思路,让警力再前置,将资源再优化,去年5月以来,在龙山、横河、崇寿等5个派出所试点基础上,全面创新推广“一村一辅警”工作,努力以“基础实”赢得“百姓安”,筑牢平安慈溪。

    目前,慈溪市98个社区全部达到了“一社区二辅警”标准,274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专职驻村辅警,切实解决警力下不去、信息上不来、群众工作推不进的难题,特别在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处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租住在龙山镇王家路村的齐某与房东因为电费问题发生口角,直至闹到村委会。驻村辅警王立强获悉情况后,领着双方仔细察看了电表,确认无误后,又根据租赁合同中关于电费缴纳的约定事项逐一解释说明。最终,一场村民之间的纠纷被有效化解。“这在过去需要派出所民警来回赶,要浪费不少时间,但驻村辅警在矛盾纠纷产生初期及时介入,第一时间有效化解了矛盾。”村干部说起驻村辅警工作,深有感触。

    像这样的小纠纷,慈溪市各辖区派出所的驻村辅警几乎天天会碰到,而且处理得恰到好处。去年以来,慈溪市建立起“以驻村辅警为核心,村干部全力参与,镇主管部门派员指导”的村级矛调中心,驻村辅警作为派出所工作人员,发挥其社会矛盾调解员和社会摩擦润滑剂作用,不仅主动“劝”,更是依托村级矛调中心的镇级部门、乡贤一起“劝”、帮着“劝”,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不上交”。上半年,全市共化解矛盾纠纷1676起、解决村民、居民实际困难181个。

    主动作为 | 让服务离百姓更近

    如何发挥驻村辅警更大的作用,为群众纾困解难?慈溪公安驻村辅警的回答是: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

    针对建筑工地多,工地人员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白沙路派出所主动将警务模式向工地延伸,实现“一村一辅警”建筑工地全覆盖,将过去辅警协助民警处理日常事务的单一职能完善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信息采集、法律宣传、便民服务等5个方面,着力破解建筑工地治安管控难题。“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辅警们说。

    龙山派出所的驻村辅警也把主动服务落实到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前不久,小施山村的驻村辅警在主动走访中发现一名疑似身患隐疾的外地女子,第一时间上报派出所,帮其找到了失联一年多、远在安徽的父亲。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作为慈溪公安的重要补充力量,驻村辅警立足源头、主动倾听村民的心声,为村民做好服务,“一村一辅警”,成为了群众身边流动的“派出所”,切切实实现了让村民少跑腿、为村民多办事的工作目标。

    事事落地 | 赢得群众点赞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检验社会治理成效的试金石。在慈溪,随着“一村一辅警”工作的推广和完善,驻村辅警成为群众的“贴身护卫”,不仅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基础信息采集员、法律防范宣传员、人民群众服务员、风险隐患排查员、重点人群管控员、警情前期处置员和消防安全监管员等,一岗多责是驻村辅警的现实写照。上半年,慈溪市驻村辅警累计走访群众50万余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万余份。

    村村有警、天天见警、事事落地,农村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驻村辅警很辛苦。”“随时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事随时都可以找到人。”“很多纠纷、救助、事故等简易的警情,还没等出警民警到达现场,驻村辅警就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进行先期处置化解了。”……“一村一辅警”机制,得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龙山镇的驻村辅警苏荣庆还收到了一封村民手写的感谢信。在处理一起灾后赔偿事件中,苏荣庆充分发挥驻村辅警“情况熟、专业硬”的优势,快速介入、积极处理,赢得了村民的点赞。“在炎热的夏天,他毫无怨言,始终为我的事情奔波,驻村民警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感谢信中说。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徐超 徐丹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