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抹秀水西洋港

陈氏宗祠

祠堂内的戏台

“罂湖第一祠”碑

圣旨碑

西洋港河

    山远绵延涵浩气,水清荡漾吐灵光。

    西洋港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西部,离村半里的西洋港河,横贯南北,串联南塘河与前塘河,自古就是航运的黄金水道。

    西洋港村,村以港名。下辖12个自然村,以陈、徐为村中大姓。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这座水乡之村,但见白鹭起舞稻田间,古色古香的陈氏祠堂、徐氏宗祠、西洋港桥等文保单位星布其内。这里看不见城市的喧嚣,也无车马之忙碌,唯有河港纵横、山高水远和乐享生活的质朴村民。记者 朱立奇 文/摄

    陈氏宗祠:罂湖第一祠

    陈氏宗祠是西洋港村的文化地标,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陈氏宗祠曾过多次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

    整座祠堂坐北朝南,呈合院式结构,由门厅、大殿、东西厢房及戏台等建筑构成。祠堂门有一块石碑,上刻:罂湖第一祠。“罂湖”为广德湖旧时别称,“第一祠”之说彰显着这座祠堂在整个鄞西的地位。

    《四明谈助》记载,聚居西洋港村的陈氏始祖,为南宋枢密少傅陈季之子、广南路观察陈句,宋嘉定二年(1209)自台州临海迁居至此。祠堂大门有一联“祖德追临海,家声播颖川”,记录了这段历史。西洋港陈氏迁居于此,已传承三十余代。

    宋、元、明、清,这一脉陈氏共出过三十多位朝廷官员,包括“五进土”和“六杰”。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元代庆元、台、温路督运总领陈芮,明修职郎陈德成,明湖广提刑按察司副使陈槐等。今天的戏台对面,陈氏子孙敬上的“治朝六杰”匾额尤为显眼。

    陈氏宗祠内,还有一块“圣旨碑”值得关注。碑首刻有双龙浮雕,“圣旨”二字上了朱漆,碑身文字肉眼很难辨认。不过近些年,村里人将碑文拓印了出来,内容是对一名孝妇的表彰。

    碑文中的林氏是清代陈氏家族中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日常孝敬公婆、尊敬长辈、和睦族人、友好乡里,备受赞誉。清嘉庆年间,陈氏祠堂需要重修之际,林氏带头出资,被朝廷表彰并赐下牌匾。陈氏后人不忘林氏的情谊,特地在祠内立碑,让陈家后人谨记。

    祠堂古戏台重建于清嘉庆乙卯年(1819),曾在同治八年(1869)时重修。台前石柱有联:亭坐崇远堂,风情醉千秋靓景;祠拥西洋港,陈姓扬万世胜名。

    记者前去采访时候,有陈氏后人陈岳良指着戏台上方匾额“思无邪”说:“思无邪,三个字是有寓意的,老祖宗想告诉后人,锣鼓一响,就要抛开杂念,安心看戏”。

    静水桥平西洋港

    据文保专家杨古城介绍,宁波地名中,水面宽阔之处称“洋”,有“西洋港”的名字,可见此地的旧时河道远超一般内河之宽阔。西洋港村、西洋港桥,皆从中得名。

    今天的西洋港河是一条美丽的生态河道,全长6.6公里,贯通南塘河、中塘河和后塘河,西通凤岙,南至石马塘,东至黄古林,北至集士港,是自海曙向鄞州东部调水的大动脉。

    西洋港桥,原是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拱桥,南北跨于西洋港河上。现存桥梁由乡人捐资重建于1901年,为三孔二墩平梁石桥,也是一个区级文物保护点。桥额镌“西洋港桥”,上款有字“光绪二十七年重立”。桥上的石板路,向西可通往凤岙和四明山,向东穿过村子,可至黄古林。雨后的老桥有些湿滑,桥身并不长,几十步就能走完。 

    古桥的旁边,有一座新建的西洋港新桥,可通汽车,两桥几乎紧挨着,讲述着新老时代的变迁。

    站在桥上放眼望去,西洋港河水光潋滟,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天上的白云、路边的铁塔倒影在水中,似乎在天边汇成一线。河边有位村民在悠然垂钓,一派桃源景致。

    西洋港老桥的西侧,有一座凉亭,名“积善亭”,建于清同治年间。此亭面阔三开间,亭联写着“语语言言谁做主,晴晴雨雨总宜人”“波心月映虹垂影,水面风生浪作堆”。亭后还有始建于明代的大乘庵,可供人暂住和饮食。

    有古迹还有传说

    南宋至今,凡800余年,西洋港村还留下不少古迹和传说。

    西洋港村的百郎桥自然村中,有一座大宾桥,建于1941年,桥墩为老式桥墩,桥面为水泥桥板。桥板上刻有“慈谿钱×”书,第四个字无法分辨。有推测,极有可能是慈城钱罕所书。钱罕(1882-1950),原名保爽,字太希,一字吟棠,慈城镇骢马桥人,晚年隐居慈城。他师从于书法名家梅调鼎,章太炎与冯君木称赞其为“活字典”,近代金石书画泰斗赵叔孺对钱罕的字评价甚高。

    在西洋港村东江岸与南漕之间,曾经还有个“郡马粮场”,过去全村粮食收割后都藏于此。传说宋时,有一年突发灾荒,百姓困苦,饥民流离。在村里中督办粮草的年轻官员陈一看到此情此景,不顾正值皇粮进贡季节,果断下令将上等的贡米全部发往灾区,还变卖家产兑换粮食以拯救灾民,使百姓躲过大难。还没过门的未婚妻害怕受到牵连,解除了婚约。

    陈一自知有罪向皇帝上书请罪,灾民们则连夜写万民折并摁上手印递交御前,力保陈一,皇帝听闻大为感动,不仅擢升官阶二级,并以郡主相许。“郡马”一名由此流传四方,这里也就被称作“郡马粮场”了。

    据当地老人介绍,西洋港村曾经还有一个历史久远的活动:西洋港马灯斗枪会。该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陈氏子孙模仿朝廷娱乐活动,开展马灯斗枪会。起初以族人间自娱自乐为主,服饰、道具都很简单。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清代,表演形式有了较为完整的规程,每次活动都由8盏马灯、2对狮子、1对门将参演。锣鼓声中,8马、4狮、2门将一字排开,先后走出十字形、梅花桩、龙门阵等架势,马、狮上下翻飞,门将手持红缨枪斗智斗勇,期间伴随唱高腔,有唱有打,演出妙趣横生。不过,这一灯会已经失传很久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