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化让千年低塘活起来

书香文化礼堂助力农民精神文化“共同富裕”

低塘的文化活动总是人气爆棚。 记者 郑凯侠 摄

    今年暑期,宁波余姚低塘街道掀起了一股“听书”新风尚,用手机扫一扫书香文化礼堂安装的“云听”数字化阅读驿站,即可听书。

    党员干部喜欢听党史类书籍和共同富裕节目,返乡大学生热衷畅销书和军事科技读物,种梨的农民听得最多的是三农节目,小学生喜欢听青少年读物和诗词大会,老人最爱养生和保健……

    近日,记者在低塘街道随机采访,很多村民都说这个数字化设备是“宝藏”,能听书、能听电视,权威又放心。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不仅利用“云听”进行学习,还通过它把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传输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一纸书香承万境,云上家园享精神”,农村书香文化礼堂数字化变革,助力村民在精神文化上实现“共同富裕”的蓝图正在余姚低塘徐徐展开。

    书香文化礼堂数字化提升

    随时随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金凤是低塘街道汤家闸村的宣传文化员,7月中旬记者在低塘采访时,她正和志愿者在活动室给参加暑期“春泥计划金色阳光村村行”的儿童做公益培训。她介绍说,这是书香文化礼堂活动延伸的一个部分,有50多个孩子参加,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绘画、唱歌跳舞,学习趣味英语,了解低塘的历史文化。

    记者在孩子的书桌上看到,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印有“绚丽低塘”LOGO的手提布袋。“绚丽低塘”是低塘街道倾力打造了10余年的一个文化品牌,而布袋正是这个品牌的文创产品。手提布袋里还装着街道编印的两本书:《舜文化之青少年读本》和《严氏家训选编》。

    金凤告诉记者,大多数孩子都读过这两本书,参观过虞舜纪念馆、余姚四先贤之一的严氏宗祠,学过传统手艺。

    在该村的书香文化礼堂,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孩子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安静地看书,有的正借用志愿者哥哥的手机扫描“云听”,戴着耳机听书。

    志愿者小徐是在杭州读大二的返乡大学生。他告诉记者,图书室目前有藏书1万多册,“云听”给青少年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跟读朗诵、名家解读,听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这是纸质书无法提供的,而“云听”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可以更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相关内容经过制作方精心挑选,家长完全可以放心。小徐感慨:“现在城里有的低塘也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们很幸福。”

    当天,记者在低塘街道黄湖、黄清堰、历山、洋山、芦城等村的书香文化礼堂走访,发现这样的“配置”已经常态化了。

    近段时间,因为暴雨内涝和疫情叠加,书香文化礼堂不得不临时关闭,相关活动一律暂停。但记者再访低塘却发现,所有读者,包括孩子们的阅读并未受到影响,他们可以在家里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听自己喜欢的书。

    低塘街道党工委委员黄佳娜告诉记者,数字化手段丰富了大众的阅读方式,也让大众阅读更方便,“如何通过数字化整合资源,实现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村民都能像用手机扫码一样,随时随地用起来,实现精神文化思想的共享共富,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理解与尊重之上的数字化引领

    实现精神文化共享共富

    从2013年全省第一批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开始,低塘街道通过8年努力,已建设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实现书香文化礼堂全覆盖的乡镇(街道)之一。

    历山村建成了自己的村文化公园,里面有蚂蚁图书室、虞舜纪念馆、农耕文化馆、孝德文化长廊、欢乐大舞台,每次活动都是人气爆棚,享誉余慈。

    黄湖村的茅氏宗祠以前是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现在则成了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里面设有国学馆、老年学校。记者在出勤表上看到,每次来学习的老人都有100余位,他们学习书法戏曲、电子产品使用、健康知识等,几乎每位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高尚起来、富裕起来,而在这方面,数字化大有可为。”通过黄佳娜的介绍,记者了解了这些成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去年的第五届“千古高风·绚丽低塘”文化节上,街道隆重推出了“吟诵季”“悦读季”“荐书季”等系列主题活动,并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20多万人观看。他们重点打造的“云荐书”活动,吸引了1万多人关注,在街道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推荐好书,或提出“我们想看哪类书”。然后,后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农民的需求,邀请一些知名乡贤进行“云荐书”,通过乡愁与文化的纽带,与村民形成互动,凝聚乡情共谋发展。

    这一下子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加强了思想文化融合。

    此后,低塘街道动作频频:2020年11月,承办了第六届浙江书展分会场活动“赏诗书文韵,品礼堂书香”悦读雅集;12月,中央电视台专题拍摄历山村小年夜祭灶传统民俗,打造“文化网红”,推动非遗发展;2021年上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恰风华,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短视频,展现了低塘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7月,在书香文化礼堂安装了“云听”数字阅读驿站,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与本报联手录制的宣传片《数字化云听,穿越千年低塘》,将低塘的过去与现在进行跨时空链接……

    这些文化类的数字化产品和设备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来自舟山的90后小王从来没去过低塘。在看了这则短视频后,她告诉记者:“以前因为桐庐钓台知道了严子陵,但没想到他与余姚低塘竟有如此深厚的渊源,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里好好走走看看!”

    记者在低塘采访时,有村民告诉记者,《穿越千年低塘》的演员都是村里人,大家都认识。家里的老人还反复看了三四遍,说:“低塘,硬气!”更多的村民则表示,希望数字化阅读驿站能加载更多反映低塘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数字产品,能让大家更多地应用和学习,“腰包鼓了,我们的脑袋也要富起来。”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吴嘉诚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