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福强 三十七岁生日那天,我给自己买了辆自行车,近半年来老是恍惚,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两点一线的上班行程,生活仿佛已荡不起半点激情。 家离单位十多公里,第一天起了个大早,迎着朝霞出发。看着两旁的葱绿,闻着露水的清新,浑身透着清爽,那种劲儿是挣脱了驾驶室谨慎后的自由,是接近地气的踏实。然而,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脚力,后半段速度不济,第一天骑车上班就迟到了。 忙完一天,畅快的下班路来了。高耸的樟树站在远处招手,和煦的夕阳斑驳投射在路上,接孩子的母亲正询问晚饭的菜样,一派市井生活图景徐徐展开。转个弯,突然闻到一阵芳香,循味探去,一池荷花正昂首挺立。停下来,顺着风的方向闭上眼睛,突然鼻子一酸,这种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孩童时代,想起了两年未回的家乡,疫情阻断的路却在这个平凡的傍晚被再次忆起。 毛姆说,“每一把剃须刀都有其自身哲学”,一种行为每日坚持一点总会给生活带来些许改变。恶劣天气是骑车的第一重障碍,还记得台风烟花登陆前,我骑着车跟呼啸的东南风撞个满怀,蹬不动,用力还是蹬不动,干脆推着走,嘴巴吹歪也挡不住大声吼唱“我要像风一样自由,像天空一样坚强!”那一刻,仿佛又回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回家后,老婆看着我一头蓬草样的头发,一句“也不看看自己几岁了,还像小孩一样!”直接把我燃烧的火苗浇灭。在理性面前,感性有时候那么苍白,只是若缺少了感性,那坚持的动力和生活的惊喜又怎会有呢? 待新鲜感过去,第二重障碍也随之而来,为什么要骑车?为了健康,好像比这有趣的锻炼方式有很多;为了逃脱,好像墨守成规的工作也有放空的时候。那就只能是探索,给生活加点佐料,而骑在路上也是种思考。作家村上春树喜欢跑步,更喜欢在跑步中思考,而他的灵感就来源于脚和地的摩擦。没有深奥的哲学,只有直观,回归本我,享受当下。 骑了一年多的车,从开始寻求解脱,到磨合期不断说服自己坚持,再到不骑车就感觉缺点东西。好几次傍晚,当我的车轮压过新铺的马路,眼前总会浮现出高中暑假吹着口哨穿过小城每一棵梧桐树下的情景,这究竟是种回归,还是自行车让我再次邂逅了青春? 一年多来,我见证了高架平地而起,听着默默的泥土飘出的商场讯息,闻见一排排尾气冲散冬晨的清新。变,或许是种前行;不变,却可以定格永恒。骑车让我回归,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