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

鄞州率先试点

社工朱刚燕每天要和各种数据打交道。

记者 薛曹盛 摄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平均测算的话,一个社区每月要安排社工负责21个系统的数据录入维护和18个表格的填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如何真正让基层“减负”?今年,借助数字化改革的春风,鄞州瞄准基层工作痛点,福明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应用,整合了来自省、市、区的47张数据报表和16个部门的数据,让“数据跑路”代替“社工跑腿”。

    整合47张报表和16个部门数据

    福明街道有164名社工,要服务9.2万名居民。朱刚燕是福明街道江城社区一名普通社工,在基层工作7年多。

    每月,她都要完成一项繁琐的“规定动作”——统计“四变”信息,登记辖区内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人员信息。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要登记300多人。

    “以前,这些数据都是我一项项去派出所蹲点抄来的,再拿回来进行比对核实。碰上量大的时候,光这项工作就要折腾一周时间。”朱刚燕说,完善信息后需要手动输入,再上报“省全员平台”。

    今年7月份以来,福明街道试点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应用,数据实现共享后,只需要动动手指,表格会自动生成。“以前花一星期要做的事,现在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实实在在给我们‘减负’了!”

    鄞州区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应用,整合了省市区47张数据报表、16个部门数据,实现全域户籍人员、居住人员精准分配入户,可实现人户关联、房户关联、家庭关系分析、计算迁入迁出名单分析等七大场景的计算分析,让“数据跑路”代替“社工跑腿”,从而真正为基层减负。

    人员信息从“单维”变“立体”

    “现在各条线都要数据和信息,基层社工太难了!”江城社区社工柳莺的这句话,很多社工都深有同感。

    她是普通网格员,一个人要服务管理十几幢楼;同时要对接民政、党建、人事、妇联、纪检等条线工作,需要定期上报数据和信息。每天,她不是在基层处理琐事,就是在电脑前处理表格,这实际上成了很多社工的一种工作日常。

    但这样的“日常”最近却被这个数字平台大大改写了,越来越多的社工尝到了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甜头。

    秋季征兵招募是每年8月的一项常规工作,‍‍以往工作人员需要多次往返派出所调取户籍人口名单,再对名单进行仔细筛选比对,确定适龄青年的征兵名单,动辄就是几天时间。现在,这些事情只需几分钟就能搞定。

    “数据跑路”,给社工减负,现在不光是“最多报一次”,甚至能实现“最多报零次”。以劳动力段人力资源调查为例,原来一个街道需要两三名社工,一年每人起码要花20天左右完成辖区内人员信息的填报。现在通过数据主动的共享计算,只需输入关键词,点击“开始检索”,一键即可轻松填报。

    “现在,我们的双手解放了,而且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 柳莺直言,有了这个智慧化平台,社工有更多的时间走近居民,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以前,信息填报统计占据了社工日常工作量的五成以上,希望通过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应用减少80%以上,真正为社工减负增效。” 鄞州区大数据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该应用打通了公安等多部门、多平台的数据壁垒,充分整合社工精准的名单数据和部门精准的属性数据,形成了全域精准的基层专题数据,对居民信息进行全要素归集、标签化处理,建立多维度的人物画像,让人员信息从“单维”变“立体”。

    年底将覆盖鄞州400个村社

    “有了这个‘数据大脑’,结合实际的工作场景应用正在逐步开发完善。”鄞州区福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银春告诉记者,基于“最多报一次”建立的是人户数据仓和数据仓使用工具,福明街道拟全面打通现有的共享资源,如区公共视频资源平台、三维地理信息资源平台以及水利、气象、卫计等部门的共享数据资源,打造“数字福明”指挥平台,真正让基层治理所需的基础数据“回家”,让这些数据为基层治理工作赋能。

    现在,数字化改革扑面而来。除了福明街道,鄞州区还将在本月底前在明楼街道、下应街道、邱隘镇和东吴镇全域推广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应用,今年底将覆盖鄞州区400多个村社。

    鄞州区大数据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鄞州将构建基层数据一体化采集、重塑报表报送和基层数据“保鲜”机制,让数据共享覆盖国家、省、市、区四级系统。同时,基层减负“最多报一次”应用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让社工腾出手、迈开腿,有更多的精力服务辖区居民和企业。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杨磊 徐庭娴 沈默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