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创雪糕”里的古桥故事

    这个夏天,北京故宫的石狮子、上海豫园九曲桥、四川三星堆的青铜面具、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的虎丘塔、杭州西湖的“断桥相会”等知名的旅游景点、文化遗址IP都变成了“网红雪糕”,被人津津乐道。

    而一周前,宁波余姚的“文创雪糕”也火出了圈:通济桥、舜江楼、余姚大板,每一款都散发着这座“文献名邦”浓郁的人文气息。许多年轻人兴奋地拿着雪糕与通济桥合影,探究它的前世今生。雪糕入口即化,而关于通济桥的历史与传说,却被年轻人们口口相传……

    长虹腾空的“浙东第一桥”

    从余姚府前路,沿着姚江岸边,一路由东往西逆行而上,即可看到一座斑驳的石拱桥横跨姚江两岸,它便是通济桥。在通济桥北首,则是与它相映成辉的舜江楼。二者珠联璧合,“长虹腾空,飞阁镇流”,是如今余姚的地标建筑。

    通济桥全长90米,原有石阶共106级,主孔净跨14.2米,沟通余姚南北二城。据光绪年间的《余姚县志》记载,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是木桥,初名“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读作jiang)桥,屡建屡毁。元至顺三年(1332),改建成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通济桥为陡拱式三孔两墩石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1729-1731)重建的,用木桩2100根,约耗4万工,是姚江历史上最早、最长、最高的桥,被称为“浙东第一桥”,此字样刻于桥顶部栏板的外侧。而在桥顶栏板里侧则刻有对称的莲枝浮雕花纹,24根望柱上都刻有石雕,其中桥顶4根望柱上雕刻着狮首石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在主拱圈两侧的边墙上,分别刻有对联,东侧为“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抵大江浪”,西侧为“一曲蕙兰飞彩鹢,双城烟雨卧长虹”,整个桥型稳重雄伟,桥孔高圆,倒影成环,与始建于至元元年(1335)的舜江楼一起,成为扼守古余姚的重要门户。2019年,通济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化缘21年造桥济苍生”

    关于通济桥的建造者,史书记载是北宋余姚知县谢景初始建木桥,到了元朝中叶,分别由惠通和尚和道士李道宁改建成石桥。然而,记者在余姚姚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诸焕灿处,却听到了在余姚、慈溪和上虞民间流传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在唐朝,龙泉寺里有一个法名通济的和尚,亲眼目睹姚江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以及来城里的四明山老百姓无辜溺水身亡的惨剧,便萌生建桥造福于民的念头。没有钱,他便上门化缘,吃了无数闭门羹后,历经21年,终于筹足造桥的钱。乡亲们被他的执着与爱心所感动,纷纷在端午节开工造桥时施以援手,历经81天,造好了两座桥墩的一只,而另一只则是头天刚造好第二天就被水冲走。

    就在通济和尚犯难之时,某日大清早,江边来了两个老者,一个白脸和一个红脸,两人下象棋打赌,谁输谁造桥墩。通济和尚在旁边一听大喜,于是上前施礼询问:“两位施主,你们有什么办法把桥墩造好?”而这时正被杀得无路可走的白脸老者没好气地赶他“去去去”,话还没说完,红脸那位落子将其将死,哈哈大笑:“你输啦!”

    白脸老者气咻咻地把手中的一枚棋子丢在地上,赌气扬言:“再过三天,我老龙王再同你比过。”然后飞身离去。通济和尚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对方是东海龙王,而眼前这位也必定来历不凡,便请求他指点迷津。

    红脸老人手抚三尺长的胡须告诉他,老龙王输了棋,一定会兑现诺言造好桥墩。不过看他样子心中不服,什么时候造就难说了。于是,他捡起老龙王丢下的棋子,叮嘱通济和尚在正午12点,把棋子丢入江心,桥墩就不会被水冲掉了。而龙王下棋缺子,下次肯定又要输掉。说毕,红脸老人开怀大笑,往四明山疾飞而去,后来通济才得知红脸老人是山中修行的梅福道仙。当天中午,通济和尚站在江北岸,“嗖”地一声把棋子掷到江中心,只见一道闪光插入江心。接着,江中心的水干涸了,裂开一条路,那枚棋子从江底下钻出来,见风就长,变成一只桥墩。江边的人欢声雷动,大家都说是神仙被通济和尚感动了,巧施计策助他一臂之力。事后,通济和尚取桥名为“江桥”,即江中之桥的意思。

    宋朝康王赵构逃经余姚,从江桥上躲过金兵追赶,在龙泉山上休息时,看到龙泉寺碑刻中记载着通济和尚建造江桥的事迹,为了表彰他,赵构即改名为“通济桥”。

    谢阁老计保通济桥

    通济桥从古至今,几毁几建。而为了保住这座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故事。明朝有个官至大学士的谢迁,是余姚泗门人。他为官清正刚直,爱民如子,民间尊称他为“谢阁老”。嘉靖年间,他告老还乡。当时,有位工部侍郎赵文华为人奸诈,把谢迁看成眼中钉,而拆掉通济桥则成了他针对谢迁的大计。有一次,赵文华向嘉靖皇帝进谗言称,谢迁阻止皇上亲临余姚,是因为他有不臣之心。京城只有里罗城、外罗城和紫禁城三座,而余姚却有江南城、江北城和皇山城三座,还有一座通济桥长虹横卧,三城鼎立,构成一个大品字,风水好得要出皇帝。皇帝一听龙颜大怒,便准了赵文华的计策,“拆掉通济桥破其风水”。赵文华喜出望外,领旨出京来余姚监督拆毁通济桥。谢迁得知,连忙与余姚西郊接待寺方丈及有经验的船老大定下计策,在从西石山渡到三江口长五华里的江面上,让人架起篷布遮天蔽日,设下“瞒天帐”,准备智斗赵文华。

    而此时,赵文华也暗地派人来余姚量好通济桥桥洞宽度,令工匠将官船船沿加宽到比桥洞宽度宽三分。这样,官船行驶到该桥,必定受阻,就可当场拿出圣旨,纵使谢迁百般阻挠也不会耽误拆桥了。大计已定,“御前钦差赵”趾高气扬地乘坐官船从大运河驶近余姚。

    天还没亮,谢迁早已在余姚城外十里等候。赵文华官船一到,谢迁便登船拜访,到中舱分宾主坐下。谢迁传管家招待远来船老大,换上当地有丰富经验的船老大继续开船。两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赵文华飘飘然地享受着谢迁的隆重接待,与他边喝酒边下棋。

    官船刚过西石山渡就驶人了“瞒天帐”,赵文华正想落子时,忽然酒杯一歪,酒水洒出来流入棋盘。谢迁暗喜,心知船已顺利通过桥洞,赵文华却还蒙在鼓里。不到半袋烟工夫,赵文华正要落子,船舱内豁然开朗。这下他急了,忙招来旗牌询问到何地了,对方回答已到三江口。赵文华发现船已经过桥行出三里路了,慌忙下令停船靠岸,向等候在此的余姚县令宣读拆除该桥的圣旨。谁知县令长跪不接,称:“赵大人,圣旨写明‘奉旨拆除通济桥’,没写叫本县奉回头圣旨拆掉通济桥!”这时,谢迁也在一旁开言:“赵大人,你是奉旨来拆桥的,可船到桥洞下,为何不开读圣旨?圣旨回头岂非犯了欺君之罪?”说得赵文华哑口无言。

    谢迁又故打圆场,县官接旨,不拆通济桥。赵大人回朝,只好向皇帝假奏已经把桥拆除了。

    原来,“瞒天帐”弄得官船里辨不清黑夜与白天,看不清通济桥。船到桥洞,船老大将竹篱用力一撑,船身微微一倾斜,擦边通过了桥洞,就这样保住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浙东第一桥”。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诸焕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