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车、送生产线、送启动资金,还给订单

宁波这个老板 太“豪横”了!

台商盛汉伟在宁波投资开设了一家文具厂。 记者 崔引 摄

    为了帮助车间小弟去创业,老板双手奉上两台车、整条生产线、20万元启动资金,还给订单,带着一起开拓客户……天底下有这样的老板吗?在宁波,还真有。

    作为一名扎根宁波23年的台商,宁波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监事长、宁波裕沐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汉伟所经营的企业在这些年间不断“瘦身”,工厂员工从最多时候600多人逐渐缩减至如今的50多人。但他说,自己并不亏……

    员工吐槽“在宁波成家难”

    这话被老板听进了心坎里

    “哥,最近新接了一个国外订单,要在月球灯上加一些素材,您帮我看看怎么弄比较好?”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民乐村的裕沐文具,刚好遇到企业的前员工李斌“回娘家”。拿出月球灯,李斌展示给盛汉伟看,两人热络地讨论起来。“出去这么多年来,遇到啥问题还是首先想到回‘娘家’来求助,每次都能有收获”,李斌告诉记者。

    时间拨回到2012年7月,28岁的李斌离开裕沐文具,从以前的企业开发主管,变身成为宁波市海曙高桥鸿朗工艺品厂的厂长。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次私下对老板的吐槽,竟会改变他的人生。

    “每个月几千元工资,我一个外地人,家里也没有更多积蓄,这样子怕是很难在宁波成家呀……”那年,李斌和女朋友正谈婚论嫁,但面对现实压力,两人不得不分手。十几岁就出来打工的他,一直工作在车间里,哪怕后来做了技术主管,也还是打工人。这些失恋后的肺腑之言,被盛汉伟听进心坎里去了。

    “当时,我们企业刚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缓过气来,订单一下缩减了80%,正在思考企业新的发展方向。”盛汉伟说,听到李斌的那些话,他猛然想到,是不是可以尝试把生产设备转送给员工,一方面自己削减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还可扶持员工创业。

    创业后9年产值翻了40倍

    “车间小弟”感叹“就像做梦一样”

    于是,一整套的赠送计划开始启动了——

    树脂灌浆车间里正在运营的真空机、搅拌机、抛光机、磨砂机等价值十几万元的生产设备,送!

    一辆送货面包车、一辆可以跑业务的别克牌小轿车,价值近十万元的二手汽车,送!

    近千平方米的生产厂房,租金也全免了,送!

    用于前期启动的20万元,送!

    订单也不用操心了,不仅裕沐文具的订单依旧延续,盛汉伟还带着李斌去拜访开拓新客户……

    李斌的创业,将裕沐文具的彩绘部门整体切割出去了,20多个员工也跟着他转移到了“新战场”。从此以后,盛汉伟就把自己的彩绘订单直接下给了李斌,这在初期占了对方业务量的90%。“他本来是裕沐文具的开发主管,对我们的品控和生产工艺都很了解,订单给他,很放心。”

    “真的,简直跟做梦一样!我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从一个打工者转变成为一个创业者!”李斌骄傲地跟记者说,这些年从最初的年产值50多万元到今年的2000万元,企业实现了9年翻40倍的奇迹。“没有盛总这边‘娘家人’的扶持,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在宁波能安居乐业,闯下一片天地!”

    派件给周边村民做加工 “金花姐”每月增收约2000元

    不止彩绘部门整体切割,盛汉伟对自己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瘦身”,只留下了设计开发、接单和成品组装三大主力部门。将一些加工装配活儿外包给周边富余劳动力,是其中一条主要途径。

    58岁的汪金花是民乐村村民,平常的主要工作是帮丈夫做快餐,中午饭点时将饭菜配送到附近工厂。2017年,她听说裕沐文具公司有外包组装的工作,任务很简单,只需将文具配件组装成一支成品,不用去工厂坐班做流水线工人,时间自由在家就能做,于是主动与公司联系做工。

    每天下午1点左右,裕沐文具的厉成勇厂长会将需要加工的物料送到金花姐家中,一般下午6点左右,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量。“我做得多就赚得多,而且这个工作很轻松,每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汪金花告诉记者,每天只工作半天时间,加上2000多元退休金,全部加起来每个月有差不多5000元的收入,她很满意了。

    海曙区高桥镇民乐村党总支书记谢江伟告诉记者,现在民乐村户籍在册村民大约1500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0人左右,多为在家务农的30岁-50岁妇女。裕沐文具主动联系对接,让村里100来个村民在闲暇时间也能居家赚钱。“都是一些手工活,笔芯、饰品装配啥的。最少的每月可以增收1000来元,最多的可以达到四五千元,是家庭收入的有效补充。”

    订单没少,合作伙伴却多了

    老板说,“瘦身”是多赢

    3年前,得知李斌要扩大再生产,周转资金一时遇了难,盛汉伟的天使资金再次准时到位了,一下子无息借款就是200万元。“他拿了订单,生产和收益都是看得到的,我们很放心!”

    从600多人到50多人,他说,企业这一“瘦身”,不仅降低了行政运营成本,还能更加专注于自身的研发设计,不断在市场上保持自己的引领优势。“开发新品的速度更快了,订单并没有流失,合作伙伴却随着李斌他们的强大而越来越给力了,这也让我们的出货速度越来越快了。”

    从1998年到宁波投资办厂,他在这片土地上已生活了23年。“当时也考察过广州、昆山等地方,但来到宁波,就被这里开明热情的环境所吸引。台办一直帮忙协调,让我们创业之路无比顺利。”

    盛汉伟的祖籍是浙江台州温岭,从小他就听爷爷说着满腔的温岭话,什么泥螺、呛蟹,也都是他们一家的心头好。得知盛汉伟回到浙江宁波创业,爷爷无比高兴,说这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这不是你赚我就亏,而是多赢的一件事!”面对记者的采访,盛汉伟有些不好意思。他表示,能让自己的员工和周边村民受益,这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我不是‘豪横’,只是希望身边的人都能通过努力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过上更好的日子。”

    记者 滕华 林微微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