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芸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
教师节,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收到孩子的卡片和祝福。 宁波市康复医院教康园区的康复老师很少收到精美的卡片或是深情的祝福。但他们说,自己的教师节礼物更珍贵——患脑部病变的10岁小男孩用5分钟慢慢把塑料小凳子挪动了50厘米,好挨着老师坐;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顺利入读普通小学…… “对我们来说,孩子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最好的礼物。”章文华说,她想一直做陪着“小蜗牛”成长的康复老师。 以足够的耐心来静待花开 章文华是教康园区智力行为康复科启聪一班的班主任,班上有15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4岁。和普通幼儿园一样,这里每天上午8点20开始上课,下午4点多放学。 见到章文华时,她正对着10岁的男孩毛毛(化名)做发音练习。她夸张地做出“包”的口型,希望启发毛毛。毛毛盯着她的口型,把自己的嘴巴也张得大大的……再三鼓励下,毛毛和老师一起吐出了“包”字。 “毛毛真棒!我们刚才吃了‘面包’,包。” 毛毛笑了,嘴巴慢慢向两边裂开,笑意逐渐在肉嘟嘟的脸上弥漫开来。显然,他为自己能发出“包”这个音又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开心。 毛毛患有脑部病变且伴有癫痫,他的动作、说话速度等都很慢,像极了《疯狂动物城》里慢吞吞的“闪电”树獭。 当记者和章文华交谈时,毛毛悄悄地端起了自己的塑料小椅子,费力地、一点点地靠近章文华,再慢慢坐下,胳膊挨着老师的胳膊,章文华握住了毛毛的手。50厘米不到的距离,他用了足足5分钟。在这个过程中,章文华用眼神提醒记者,让毛毛自己来。因为对毛毛来说,这也是一个锻炼机会。 章文华说,从事特殊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静待花开。 在普通幼儿园,孩子们会说很多“甜言蜜语”给老师听。在这里,这些都成了“奢侈品”,可是老师们同样感受着来自孩子们的爱。前几天去做“感统训练”时,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花花(化名)走在前面,端端正正地把章文华要换的鞋子摆在地上。 在幼儿园遇上自闭症孩子,她转行做特教老师 冯先生的女儿甜甜(化名)去年顺利入读了海曙区公办小学,他特地在教师节前联系赵晓芸:“甜甜在新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都很好,交到了朋友。多亏你给甜甜做了4年的康复训练,我们以前从没想过她能读普通小学,以为最多只能上特殊学校。” 甜甜是唐氏综合征宝宝。赵晓芸一直记得,第一节一对二训练课时,自己刚坐下,甜甜扬起手,一记又响又脆的巴掌就落在赵晓芸的脸上。“孩子的奶奶当时在门外急着喊出了声。我顾不上别的,一边宽慰老人,一边想着安抚孩子的情绪。要说内心一点也不委屈,那是不可能的。可是,我自己选择当康复老师这条路,那只能继续走下去。” 当时5岁的甜甜除了偶尔喊“爸”“妈”外,其他话几乎都不说。想喝水了,就毫无表情地把水杯递到老师面前。“3个月,我一步步设置小门槛。比如,她把空杯子递给我,就故意给她一些牛奶。3个月反复教,她终于会说‘我要喝水’。” 提及当时为什么选择做特教老师,赵晓芸说起了一件往事:“我本来在普通幼儿园当老师,班上男孩叫楠楠(化名),4岁了,对着墙一坐就是一天,有时拿头撞玻璃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自闭症孩子。我查了很多资料来学习,希望能帮助到他。” 大半年后,让赵晓芸和楠楠妈妈都感到惊喜的是,楠楠冲着赵晓芸的女儿喊出了生平第一句话——“姐姐”。原来,赵晓芸经常放学后让楠楠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玩。 楠楠幼儿园毕业后上了鄞州区一所普通小学。赵晓芸也毅然决定,转行当一名康复老师,帮助和楠楠一样的孩子。 她们陪“小蜗牛”长大,也从孩子身上得到力量 关于工作中的委屈,章文华、赵晓芸和她们的同事都很少提。 章文华说,特教老师不容易,这些特殊的孩子和家庭更不容易。长期相处,也从孩子、家长身上学到很多,得到力量。“我们排了一出情景剧,叫《蜗牛的梦想》,毛毛在其中扮演一只配角小蜗牛。两次演出,他都刚巧生病了。他和妈妈都没有放弃,每次都是挂好盐水就赶来,母子俩一起在舞台上慢慢地向前爬……”说到这里,章文华的眼圈红了,“这些孩子很难成为生活中的主角,和别的孩子比,就像只小蜗牛。作为康复老师,我能做的就是陪着这些‘小蜗牛’一起慢慢往前爬,让他们都能成为可以自理的‘小蜗牛’。” 赵晓芸爽朗地笑着说:“有些老师的成就感是把学生送进名校,考清华北大。对我来说,把这些孩子送进普通小学,成就感一点不比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少。而且,我教会一个孩子说话,他以后就能沟通了;我教会一个孩子自理,他就能照顾自己了。多好啊!” 据介绍,宁波市康复医院教康园区目前共有47名康复老师,承担着300多个孩子的康复训练任务,康复服务范围包括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唇腭裂导致发音不清、一般性发音障碍以及日常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能力障碍等儿童。 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始终坚持将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有效融合,康复有效率达100%。至今已康复训练了1500余名听障儿童和850多个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其中有部分智障与自闭症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已进入普幼、普小进行融合教育;96%以上的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就读,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真正实现了“十聋九不哑”。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刘小环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