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端草贼,安敢侮吾!

——大刀关胜的故事(之一)

    □胡杨

    大刀关胜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小说第六十三回,这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算是出场比较晚的了。

    小说编写者对关胜出场的处理,可以说是别具用心,并不像其他梁山好汉那样,一上来就给他来一大段的“赞”,简单地一“赞”了事。小说写关胜,是通过他人铺垫和直接描写这两个维度,来充分展现关胜的英雄气概。

    关胜这样的待遇,在梁山所有好汉中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在他人视角下,关胜是个怎样的英雄。

    小说第六十三回,宋江兵围北京城,梁中书就派人突出重围,前去东京告急。蔡太师获悉后,马上召集东厅枢密使童贯和三衙太尉,前来太师府商议军情。

    可是童贯等人听说了北京城的险情之后,竟然全都一筹莫展,各有惧色。这时,宣赞便站了出来,向蔡太师推荐了关胜。

    宣赞禀道:“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乞取钧旨。”

    蔡太师大喜,就差宣赞为使,前往蒲东礼请关胜来京计议。

    关胜来到东京,蔡太师见关胜果真是一表人才。小说通过蔡太师的视角,这样写道:“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而且小说编写者还特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来展现关胜的儒将风采。

    宣赞来到蒲东巡检司礼请关胜,小说写道:“当日关胜正和郝思文在衙内论说古今兴废之事。”

    关胜和郝思文这两个武将聚在一起,讨论的不是排兵布阵之法,而是“论说古今兴废之事”,由此可见关胜的格局之大,远非一般的武将可以比拟。

    小说的这一细节,就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宣赞对关胜的评价:“有安邦定国之策,降兵斩将之才”。

    小说编写者在通过他人视角,充分铺垫了关胜的英雄气概之后,才开始大张旗鼓地描写关胜的神勇。

    小说第六十四回,关胜攻打梁山泊,只见关胜全身披挂,骑着赤兔马,来到了阵前。小说用一首西江月词这样赞道:“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绣旗飘挂动天兵,金甲绿袍相称。赤兔马腾腾紫霞,青龙刀凛凛寒冰。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难怪宋江看了关胜仪表非俗,禁不住要暗暗喝彩了。

    不过,关胜虽是个英雄,可在梁山好汉中却是第九十五个方才出场的,而且,关胜对梁山的贡献也不是很大。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梁山英雄排座次时,关胜居然成了一匹黑马,力压群雄,高居天罡星第五位,名列梁山最厉害的马军五虎将的首位。而林冲、秦明、呼延灼这些功勋卓著的梁山战将,只能屈居在关胜之后。那么,关胜的排名为什么会如此靠前呢?

    首先,关胜托了祖先关云长的福荫。

    各位看官可能注意到了,小说编写者对关胜的描写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关胜的模板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关云长,所以无论是关胜的长相、胯下的坐驾、手中的大刀,还是灯下看书的情状,几乎都与关云长一模一样,活脱脱一个关公再世。

    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关胜呢?小说编写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关胜的社会地位,好让他能借着先祖的福荫,为梁山的聚义增添一份道义上的分量。

    因为在宋朝的时候,对关公的崇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从目前留存的史料文献来看,首次提及关公封神之事的是在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据《佛祖统记》记载:晋王杨广封关公为伽蓝护法神。但是关公地位的真正提高,却是从北宋才开始的。关公正式受到朝廷的册封,是在宋徽宗的时候。

    渡边义浩在《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一书中,解释了关公地位为什么会在北宋得到提升的几个原因:一是北宋面对外部强大的军事压力,对关公这些代表武勇的神灵开始祭祀祈祷;二是三国故事此时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朱子学说更是确立了蜀汉正统论;三是当时影响巨大的晋商中开始出现关公信仰。这样的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所以宣赞在向蔡太师介绍关胜时,就讲关胜是“义勇武安王”的嫡派子孙,而关公“义勇武安王”的封号,就是在宋徽宗时才受封的。可以这样说,关胜正是托了祖先的福荫,才有了获得快速晋升的可能,从一个小小的巡检,一跃成为统领一万五千大军的领兵指挥使。而宋江也正是见了关胜这副酷似关公的形貌,才禁不住要暗暗喝彩,对关胜刮目相看了。

    对此,金圣叹有个比较到位的评语:“写大刀处处摹出云长变相,可谓儒雅之甚,豁达之甚,忠诚之甚,英灵之甚。一百八人中,别有绝群超伦之格,又不得以读他传之眼读之。”

    其次,关胜有高超的军事谋略。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关胜难道仅凭自己的形貌酷似关公,就可以成为梁山的五虎将之首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形貌酷似关公,只是关胜之所以能成为关胜的一个可能条件,而关胜在梁山之所以能力压群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自身实力的强大。

    小说第六十三回,蔡太师见了关胜之后,就问关胜有何解围北京城的良策。

    关胜禀道:“久闻草寇占住水洼,惊群动众。今擅离巢穴,自取其祸。若救北京,虚劳人力。乞假精兵数万,先取梁山,后拿贼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顾。”

    蔡太师见说大喜,就与宣赞说道:“此乃围魏救赵之计,正合吾心。”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会发这样的感叹:“读至此计,令人吃惊,且叹名下无虚也。”

    于是,蔡太师当即就调兵遣将,命关胜领兵直奔梁山而来。

    关胜在小说中甫一亮相,只凭着一招“围魏救赵”之计,就让梁山上的那帮好汉们全都坐立不安了。

    小说第六十四回写道,宋江、吴用两人正在北京城外的军中商议军情,戴宗前来报告说:“东京蔡太师,拜请关菩萨玄孙,蒲东郡大刀关胜,引一彪军马,飞奔梁山泊来。寨中头领主张不定,请兄长早早收兵回来,且解山寨之难。”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会以为此刻梁山的大部人马,都被宋江拉来攻打北京城了,所以,现在的梁山兵马空虚,才使得关胜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符合小说原著的。因为此时看守梁山的人马,实力还是很强的。

    宋江攻打北京城,带去了吴用、秦明、林冲、呼延灼等三十位头领,而公孙胜、鲁智深、武松、杨志等五十七位头领,都还留守在梁山上。

    可是关胜的兵马一到,那些留守梁山的头领们就都主张不定了,一定要请宋江回兵来解梁山之围。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关胜的能力之强,给梁山的压力之大。

    于是,这北京之围就这样被关胜轻轻松松地给破解了。

    关胜所用的这招“围魏救赵”之计,可以说是《水浒传》小说中最为出彩的一个用兵谋略,其水准不知要比只会用“里应外合、放火为号”之计的吴用辈高出了多少倍。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关胜在活捉张横、阮小七,大败梁山水军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关胜兵临梁山,张横立功心切,想在夜里去偷袭关胜的大寨。

    伏路小校探明情况后,立马报告了正在中军帐里挑灯夜读的关胜。关胜听了,只是微微冷笑了一下,就暗传号令,如此这般地安排妥当,单等张横前来劫寨。

    张横带着两三百人,趁着夜色悄悄摸到关胜的大寨边,拔开鹿角,径奔中军。只见中军帐中,灯烛荧煌,关胜正手拈髭髯,坐着看书。

    张横见状暗喜,就手拿长枪直奔关胜而来。这时,关胜军中一声锣响,只见伏兵四起,如天崩地塌、山倒江翻,张横连同那带来的两三百个小喽啰,转眼间就全被关胜包了饺子,成了俘虏,竟然一个也没有逃走。

    关胜见了,笑骂道:“无端草贼,安敢侮吾!”

    一句“安敢侮吾”,既写出了关胜为帅是何等的气派,也写出了关胜对张横之辈又是何等的不屑。

    难怪金圣叹在此要连发两句感叹:“绝妙一幅云长变相。”

    看到张横被擒,张顺就与阮氏三兄弟一起,带着梁山水军前来相救。关胜听闻之后,仍只是淡淡一笑,说道:“无见识贼奴,何足为虑!”

    于是,关胜便唱了一出空城计,又轻松击退了梁山水军,而且还顺带活捉了阮小七。这关胜的谋略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关胜的谋略虽高,他的武功又是怎样的呢?

    (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