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风悠远de爵溪老街

抗倭城门坚固如初,现在仍是进入老街的主要通道。

古宅墙门上的精美雕刻。

街心戏亭依旧是爵溪的传世之宝。

城隍庙边聊天的老人。

老街的烟火气。

老街并不排斥新时尚。

    象山爵溪街道位于象山东部,东临大目洋、南至松兰山,西接象山港路、北接象山港大桥沿海高速线。

    历史上,爵溪是著名的渔村。靠海吃海的爵溪人一直沿袭着“半年捕鱼、半年卖鲞”的近海捕捞生活。

    爵溪是明清时期屯兵抗倭的千户之所,也是古代商贾云集的渔商之乡。据记载,爵溪老街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爵溪旧城始建地。清康熙象山县志称爵溪“原为潮汐冲齿之隅,浮沙连片,人迹稀疏”。当时,大瀛、玉泉两乡以爵溪十字街为界。渔讯季节,东门外的渔港海船千帆云集,十字街商贸活动也应运而生。

    爵溪老街,古老而又年轻,它承载着一代代爵溪人的记忆,也见证了爵溪的岁月变迁。时光流转中,老街的景象在变,老街人的生活也在变,而老街古朴的气质未曾改变。如今,城门、街心戏亭和庙台,依然成为爵溪的三处历史文化亮点,人们还能从许多历史的痕迹中触摸到爵溪的悠远古风。

    爵溪街心戏亭位于老街,因爵溪城原呈船形,俗称“沙船城”,戏亭居其中,象征“桅杆”,故有“桅亭”之称。街心戏亭建造于清乾隆三年(1738),1985年按原貌重修。戏亭坐北朝南,呈方形,双重檐,顶攒葫芦状尖塔,建筑造型别具一格,雕描艺术精湛,在省内尚属少见。街心戏亭对研究清代建筑设计、雕刻艺术及风土人情,都有较高的价值。该戏亭也是省内民间公共戏亭(戏台)的杰作。街心戏亭虽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没有做过戏,然而它仍然是爵溪镇的传世之宝。

    穿过街心戏亭,东街用石块砌成的明朝抗倭城门依旧坚固如初。石城门现在仍是进入老街的主要通道,每天人来人往。过去,城门在起到抗倭作用外,还有阻挡洪水的功能。旧时,城门外是海,如大潮汛遇上台风天,上涨的海水会流涌入老街,爵溪人就在城门左右两块石条中嵌入挡水板,来阻挡海水。

    从街心戏亭北街往北百余米,就是爵溪城隍庙。明洪武二年(1369)爵溪设巡检司,洪武十七年(1384)爵溪附近设8处烽火台,洪武三十年爵溪升格为千户所,驻兵千余名,翌年筑石城,此后爵溪成为浙东海防重镇,城隍庙也在此后建造。道光十七年(1837),庙宇扩建,后在光绪和民国时期累有修缮。据当地老人介绍,过去每逢正月初、三月三、七月半和九月十二城隍生日之时,庙内锣鼓喧天,丝竹悠扬,一出出才子佳人戏在这里上演。做戏时,除了本地居民观看外,附近乡镇的人也会来赶热闹,近千看客挤在戏场中,非常热闹。

    呼吸着爵溪老街的市井烟火,倾听着流传于老街的故事,爵溪这本厚重的史书,足以让人细细品读。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