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奔跑上班路

配图 李海波

    □郁妍捷

    去年更换工作以后,我的通勤时间足足要一个多钟头,早起赶地铁倒公交便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6点15分前我必须起床,7点20分一定要坐上地铁一号线,才能恰巧赶在7点50分前在地铁二号线出站,然后搭乘每20分钟发一班的公交车抵达单位。紧张感不亚于打仗,我必须争分夺秒,按点“拿下”每一个站头,若是其中有哪一个环节没有衔接上,“多米诺骨牌效应”便接踵而至——我就得自己掏钱打车踩点上班了。

    为了能准时到岗,更是为了省钱,奔跑,成了我通勤路上至关重要的手段。而通过这一段段的奔跑,我不仅产生了许多错综复杂的思绪,更从中挖掘出了隐藏的乐趣,体会到了一些人生感悟。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奔跑,首先从家门口到福明路地铁站这一段路开始。不过说来惭愧,我家是紧挨着地铁站的,步行时间约5分钟左右,但凡我早出门几分钟,便完全可以不用急急忙忙——老妈总是在工作日的早晨碎碎念:“快点!上班之前的辰光最不经用了。”我也想快点,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我就想象自己能有三头六臂,分别掌管梳洗打扮、穿衣吃饭、整理背包……这一想,居然过去了两分钟。对此我常常怀疑,大人是瞒着我,在每天早晨6点到7点之间,放进一只偷时间的小调皮。不然,明明开始吃早餐的时间还不到7点,怎么扒拉了两口饭,表盘里的分针已经向数字2迈进?这时间都被藏到哪里去了呀!好歹紧赶慢赶把早餐囫囵吞进胃里,挂钟显示7点12分,距离地铁进站还有8分钟,我背起包,确保鞋子的搭扣都完全系牢后,冲出家门。

    奔跑在平地以前,我要先跑七层楼梯下楼——我家是老小区,没有安装电梯。以前觉得住在顶楼空气好,还能爬楼梯锻炼。可自从上班地点离家远了很多,我不止一次埋怨过几百级台阶太多,多到我快速下楼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眩晕感,感觉下一秒自己就会一脚踩空,甚至跺脚骂过“再也不要住在没有电梯的房子里了”。可命运继续将我和跑步下楼捆绑在一起,不过楼梯跑着跑着,我也得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可以不用看着台阶下楼以免头晕,比如到最后两格台阶的时候可以直接跳下去,保障安全的同时又弥补了速度。看,生活里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得多,与其抱怨不如用心去找。

    相比于跑下楼梯要用到技巧,出楼道口之后的大路奔跑就真的考验耐力加速度了。没有投机取巧,每一秒的富余都是靠自己的两条腿跑出来的。我撒开脚丫子,奔跑在被青草掩盖住的小石板路上,“蹬蹬蹬”的石板响算是跟路边的紫茉莉、狗尾巴草,还有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们问早安;我还要在拥堵的小区路间腾挪,时不时能听到车主摇下车窗喊:“前面车走不走呀,还是走路快!”路上无法快速奔跑,我就在“上阶沿”上跑——旁边是一排小店,熟食烧烤店还没有开门,一只黑白猫咪老早蜷在门口边,等待开门后老板和买主的投喂。此刻最热闹的是一家开了两年的蔬果店,老头老太太们一手拎着热乎乎的油条、包子还有豆浆,一边跟老板讨价还价;对面包子铺升腾起刚出炉的食物蒸汽,飘渺出尘,如仙子扬起的一段轻盈薄纱,送我一脸混着面粉和肉香的味道。可惜,我没有空细嗅,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出了小区大门便离地铁站一步之遥了,沿途路边停放的几辆共享单车不断“诱惑”着我去扫码开启——显而易见,骑共享单车是可以缩短到达地铁站的时间的,刚开始赶地铁那会儿我也这般天真认为,但我却忘记了,除了打开APP扫码需要耗费时间外,我还要承担扫码的共享单车是故障车的风险,如遇下雨天,我更要花时间擦拭坐垫,反而“赔了奔跑速度又折了时间”。看穿“诱惑”背后的代价后,我愈发认同一个真理:做人就要脚踏实地,所有的“捷径”都伴随着不可预测的代价。所以,一门心思奔向地铁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地铁站里的争分夺秒

    进了福明路地铁站,奔跑仍要继续——与时间赛跑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而于我来说,这一阶段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也赋予了这段奔跑通勤路不同的意义。

    大多数时候,地铁站里的奔跑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等车休息时间。走到迎检口,我会习惯性地看一下不远处电视里的时间——只一眼,荧幕上的四个数字仿佛就有了变幻的神力,一下子化作了一只只银白色的砝码蹦进我的心里,增加我内心的小确定:7点18分,开往高桥西站的地铁还有两分钟到站,时间充裕!可我不敢有丝毫松懈——我吃过“自以为是”的亏,有三次,我碰到地铁的班次无预警提前,眼睁睁看着地铁在离我一步之遥的距离缓缓开动。所以过完安检,飞快地从传送带上取走包裹,我会从最近的扶梯口拐入。扶梯里的左端和右端总是站着一些准备赶去坐地铁的乘客,他们气定神闲地在台阶上纹丝不动,或低头看看手机或听着音乐,而“错落有致”的站位,竟阴差阳错、硬生生地在我面前筑起了一段“迷宫墙”。时间一秒一秒在流走,我只能一边说着“让一让”,一边沿着电梯上的空当处左躲右闪一级一级小跑而下。幸好,自己的速度搭配扶梯下行速度形成的动力加速度,使我到达站台层的时间稍微有了节省,耗费的力气也更少些。彼时,我也终于有了机会可以笃笃定定给快跑后的自己一个名正言顺喘口气的机会——记得老一辈常教育我,做人要先苦后甜。我喜欢这种模式的休息:尽管经历过紧张,好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用担心意外。其实衍生到人生中,小时候读书,长大后工作生活,这句“先苦后甜”无时无刻不在用结果向世人宣告它的真理——趁着年轻,吃点苦使点劲又何妨,努力向前跑,以后安安稳稳休息的日子就会很长!

    有时候,地铁站里的奔跑是为了最后关头的“放手一搏”。每次遇到7点19分我还在福明路地铁站过安检的时候,我总会经历两难的抉择:“冲还是不冲?”只剩下一分钟!时间太赶了,我知道大概率我会错过这班地铁,但是只要没有放弃再快跑一步,一切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不甘心,我还是想赌一把,奔跑就是我握在手里的最后一个筹码。为了让手中的“筹码”分量更重些,我会在安检传送带上“偷时间”——等到包包带子刚刚露出传送带的一刹那我就立马拎走,尽量为跑下电梯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踩上扶梯的那一刻就到了“开奖”的时刻,我会一边下楼,一边焦急地往下张望,站台广播开始响起,隔着厚厚的玻璃门,我看到地铁已经减缓速度停下——不早不晚,到达地铁的时间刚刚好!我好庆幸我刚刚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和坚持,我跑赢了时间。看,命运还是会眷顾一个肯拼搏的人的。

    人生路上无捷径

    但有时候,地铁站里的奔跑仍旧挽救不了注定的错过。这样的情况主要发生在三号线转乘二号线之间,因此为了能准确掐牢这段换乘的时间,坐上地铁一号线以后,我会尽快往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车厢走去,直至最尾部车厢。这样在樱花公园站转三号线时,我便能在走出车厢门后左拐,直接沿着换乘楼梯拾级而下来到三号线站台,跑的路程相较于乘扶梯到站厅层再去新的站台短一半以上,花的时间也更短。无缝衔接上樱花公园往大通桥方向的地铁,我会在列车尾部的车厢找一个座位进行调整——由于大通桥是底站,在此站下车换乘的人也最多,所以奔跑前的准备从“中兴大桥南”站开始:几节尾部车厢的门前,陆陆续续已经站了好多乘客,我不动声色,暗暗寻找门开后最便捷有利的位置。隔着玻璃窗,我静静看着黝黑轨道中闪过的一幅幅广告灯牌,倾听轮子与轨道摩擦带来的轰鸣——不见天日的地理环境总是能为以呼啸而过的地铁为背景创作出的艺术文学作品平添几分不真实的浪漫色彩,但我无心欣赏——我看到即将到站的对向车厢门前排队候车的人整整齐齐站了两列——“坏了,我要搭乘的地铁可能已经走了……”我不动声色地腹诽,待到车子一停,我一个箭步冲到面前的楼梯上,两级并做一级往上跨越。路上有向上而去或向下而来的一双双脚,从我眼底经过,乌泱泱的,那一双双或精美或高端的鞋子都在用尽全力跑动着,不会有一丝丝停歇。我没有空去观察谁的鞋子是今年某品牌的新款、谁的鞋带散了还在拼命狂奔,此时我的眼里只有前进的路。然而,即使拼尽全力算好了每一步,我到底没有算准列车班次会改变。身边有赶车的乘客传来“哎呀”的叹息,“隆隆”的地铁远去声很快接踵而至,我伫立在车门前,盯着地铁的“背影”,充满挫败感:我拼尽全力,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只能安慰自己,下一班地铁很快就会来。

    我的通勤路挺长,这漫漫长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单位工作与家庭琐事之间的避风港,而我从做出跑步决定的那一刻开始,我的脑子趁机放空,只顾一门心思奔跑。这漫漫长路,使我在奔跑过程中积累了感悟、经验,并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每一次接到新的工作任务,我都会积极去落实——很多职场“老油条”会告诫我,工作是做不完的,忙完这一阵就要忙下一阵了,积极的态度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可是我知道这个办法不适合我,工作在拖延过程中会驻留在我心底,时刻敲打我有事情没做,倒不如爽爽气气尽快完成,才能换来内心的平和;工作与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求而不得的,也没有百分百的对等付出和回报,如果因为不可预测的结果就果断放弃一开始的付出,留下的只有独自品尝苦果。所以,全心全意付出,全力以赴前进,人生路上才不会留有遗憾,说不定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为生活加油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