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气凛然,始终如一

——大刀关胜的故事(之二)

    □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关胜在梁山的排名之所以会如此靠前,一是依托了祖先福荫,二是自身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那么,除此之外,关胜还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首先,关胜有极高的武功。

    小说第六十四回,宋江再打北京城,关胜主动请缨愿为前锋。于是,关胜就在北京城外与索超交手了。

    两人斗不过十合,李成就发现索超显然不是关胜的对手,于是就前来夹攻关胜。可见,关胜的武功应该是在索超之上的。

    有的看官可能会说,索超之所以会不敌关胜,是不是因为索超的武功不济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索超的武功不是不高,而是非常之高。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梁山中的有些好汉彼此之间都有过交手的经历,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的成绩单,就会发现他们各自的武功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我们先来看索超。

    小说第十三回,索超与杨志在大名府的教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可见,索超的武功与杨志是不相上下的。

    小说第六十三回,索超与秦明在北京城外打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后来还是韩滔施放冷箭,射中了索超左臂,索超才战败而归。可见,索超的武功与秦明也是不相上下的。

    那么,杨志、秦明的武功又是怎样的呢?

    小说第十二回,杨志与林冲在梁山脚下斗了三十来合,不分胜败。小说第五十七回,杨志与呼延灼在桃花山下斗了四十余合,也是不分胜败。

    可见杨志的武功与林冲、呼延灼是大致相当的。

    可以互为印证的是,小说第五十五回,林冲曾与呼延灼两人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小说第五十八回,秦明在青州城下与呼延灼打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小说第六十三回,秦明与索超两人打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

    由此就可大致推算出,索超的武功应该是和林冲、呼延灼、秦明、杨志他们排在一个等级里的。同理,既然关胜的武功要强于索超,那么,可以肯定也是在林冲、秦明、呼延灼之上了。

    其次,关胜有强大的兵力。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当初关胜是带了一万五千兵马来围攻梁山的。兵败之后,有五七千人马随同关胜降了梁山。

    这五七千人马相对梁山而言,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了,可以说是朝廷降将系中最大的一支势力了。所以,关胜上梁山,既增强了梁山的兵力,也让关胜在梁山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第三,关胜非常讲义气。

    小说第六十七回,朝廷选派凌州团练使单廷珪、魏定国领兵围剿梁山泊,关胜主动请缨,要去降服这水火二将。

    关胜到了凌州城下,单廷珪出马迎战。两个打了不到五十余合,关胜勒转马头便走,等到了远离战场的僻静处,关胜一记拖刀法,就将紧追不舍的单廷珪打下了马。

    关胜下马扶起单廷珪,说道:“将军恕罪!”然后就劝说单廷珪同上梁山,共举大义。单廷珪见了,只得应允。

    这里,小说编写者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从中可见关胜的为人。小说写道,林冲见关胜、单廷珪两人并马而来,便问其故。关胜并没有言说两人的输赢,而是简单答道:“山僻之内,诉旧论新,招请归降。”

    关胜一句简简单单的“诉旧论新,招请归降”,就既回答了林冲的疑问,又保全了单廷珪的颜面。所以,余象斗本要这样赞叹关胜:“关胜对林冲之言,足以复(服)人。”此言甚是。

    难怪单廷珪一回到阵前,立马就将自己的五百嫡系黑甲军兵全都招降了过来。

    我们再来看关胜是如何降服魏定国的。

    魏定国失守凌州,单廷珪前来劝降。魏定国道:“若是要我归顺,须是关胜亲自来请,我便投降;他若是不来,我宁死不辱!”

    那么,魏定国为什么非要关胜亲自来请方肯投降?其中莫非有诈?

    所以,林冲就劝关胜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

    关胜道:“好汉作事无妨。”言罢,关胜就匹马单刀前去劝降魏定国了。

    那么,关胜为什么不怕魏定国有诈呢?

    因为关胜总是以自己的一片磊磊之心来待人,所以才赢得了他人对他的尊重。而魏定国也正是从关胜敢于匹马单刀前来赴会的果敢中,看到了关胜的赤诚之义,所以,才会心悦诚服地归降梁山。

    对关胜的为人,宋江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宋江才会跟吴用说出“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这样的话来。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关胜为什么会投降梁山?

    关胜投降梁山,常为许多论者诟病,说关胜徒有其祖的容貌,而无乃祖的忠义。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小说原著的。

    关胜投降梁山,是自有他的一番心路历程的。这个心路历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喝一想一叹”六个字。

    我们先来说说关胜的“一喝”。

    小说六十四回,关胜兵围梁山泊,宋江第一次见到了关胜。

    宋江欠身施礼道:“郓城小吏宋江到此谨参,惟将军问罪。”

    关胜道:“汝为小吏,安敢背叛朝廷?”

    宋江答道:“盖为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设除滥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宋江等替天行道,并无异心。”

    关胜大喝道:“天兵在此,尚然抗拒,巧言令色,怎敢瞒吾!若不下马受降,着你粉骨碎身!”

    关胜这一“喝”,真真“喝”出了关胜作为朝廷上将的凛然风采。

    因为在关胜看来,你梁山就是一伙背叛朝廷的草寇,大军到处,只能乖乖下马受降,否则,就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而宋江的那番解释,则完全是巧言令色、一派胡言。

    可以这样说,这个在阵前大喝宋江的关胜,他想剿灭梁山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关胜的“一想”。

    虽然关胜想剿灭梁山的态度很坚决,但是现实却很骨感。因为,关胜与梁山一交手,竟然吃了个败仗。

    小说写道,秦明、林冲与关胜三骑马在征尘影里转灯般的厮杀。眼看着秦明、林冲就要取胜了,宋江却鸣金收兵了。宋江的这一反常举动,不但让秦明、林冲觉得很不爽,也让关胜感到很纳闷。

    关胜回到寨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倒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

    于是,关胜就叫小军把张横、阮小七带了过来,问道:“宋江是个郓城小吏,你这厮们如何伏他?”

    阮小七应道:“俺哥哥山东、河北驰名,都称做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你这厮不知礼义之人,如何省得!”

    金圣叹读到这里,就这样批道:“以此六字骂关胜,可谓更骂不着,乃恰与关胜合拍,何也?”

    所以关胜听了,低头不语。小说接着写道:“当晚寨中纳闷,坐卧不安,走出中军观看,月色满天,霜华遍地,嗟叹不已。”

    那么,关胜听了阮小七的言语之后,为什么会低头不语呢?面对着满地霜华,关胜又在独自嗟叹什么呢?

    合理的解释是,宋江的真诚表白和鸣金收兵的奇怪举动,以及阮小七的那番言语,让总是关心“古今兴废之事”的关胜陷入了沉思。

    梁山到底是伙怎样的草寇?宋江“替天行道,并无异心”的表白,到底有多少的可信度?这一切都让关胜心绪难平。

    所以关胜接下来会轻易相信呼延灼的假投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经过这番深入的思考,关胜的内心其实已对宋江产生了某种认同感。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关胜的“一叹”。

    关胜中计被擒,宋江见了慌忙亲解其缚,纳头便拜:“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

    关胜见梁山头领义气深重,就与宣赞、郝思文说道:“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

    宣赞、郝思文答道:“并听将令。”

    关胜道:“无面还京,俺三人愿早赐一死!”

    宋江道:“何故发此言?将军倘蒙不弃微贱,一同替天行道。若是不肯,不敢苦留,只今便送回京。”

    关胜听了,感叹道:“人称忠义宋公明,话不虚传。今日我等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愿在帐下,为一小卒。”

    面对着诚恳坦荡、忠心可嘉的宋江,此时已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关胜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只能上了梁山。

    综上所述,关胜之所以会上梁山,是有他的原因的。

    起初,关胜以为宋江只是一伙水泊草寇,所以,就要踏平梁山,扫清水寨。但是,后来当关胜了解了宋江的忠心,他内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因为朝廷不明、奸臣当道的现实,始终关注“古今兴废之事”,但却总“屈在下僚”的关胜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兵败被擒后,面对着那帮义气深重、忠心可嘉的梁山好汉,关胜只好权且上梁山了。用单廷珪的话来说是:“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久后奸臣退位,那时去邪归正,未为晚矣。”

    于是,梁山就多了关胜这一员虎将,为日后的梁山招安,为征辽、平田虎、平王庆,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然,这全都是后话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