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岩溪水穿芝林

香积寺

    □黄志昌

    芝林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山沟里,整个村子呈月牙形,大多民居坐北朝南,梯形提升。据村资料介绍,该村位于余姚大隐镇西南7.5公里处,东与大隐接壤,南临河姆渡镇,西北界陆埠洪山的大坪地村,面积9平方公里。一条白岩溪宛如中轴,穿村而过,溪流由西向东再转北,形成“之”字形贯穿全境。白岩溪两岸山峦弯弯,竹丰林茂,鸟语声声,涧溪曲曲,飞瀑壮观,泉潭连绵,自然生态极好。因其谷幽、山秀、溪清、石奇,所以有“浙东小九寨”之美称。

    白岩溪全长5公里,上段山高谷幽,落差较大,故形成许多迭叠壮观的瀑布和深潭;中下部溪滩宽阔,溪底平坦,溪流缓行,其间滩与潭相间,溪中大小卵石无数,有的像龟,有的像蟆,有的像钟,有的像菇……大的有数吨乃至数十吨之巨,小的如鹅卵细圆,点缀溪间,错落有致,形态万千,风韵别具,形如不同的物象。因此,繁衍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蛤蟆石位于白岩溪中部,在溪流一侧,重约数十吨,其形状犹如一只活脱脱的癞蛤蟆。对这块蛤蟆石,当地百姓流传是由白岩寺中一个假和尚所化,因这假和尚心术不正,身在佛门却无心向佛,并利用佛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败坏佛门清规,后遭八仙中的何仙姑惩罚,留下此怪状遭世人唾弃。传说故事有惩恶扬善之意,作为一种形似蛤蟆的岩石,倒也不失为一处特别的景观。

    离蛤蟆石不远,有一巨石,其形如一只涉溪而过的鹁鸪,被人们称作“鹁鸪回首”。在行进中的鹁鸪猛听得身后有什么声音在呼叫它,突然回首而定格的一瞬间,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溪中还有“弥勒嬉溪”。一个叫“饥乞潭”的溪潭边上有一块岩石,岩体上有一个形似弥勒的石像,光秃秃的头,咧着一个大嘴,丰乳大肚,活似一尊弥勒佛像。说起这尊神像,当地传说是唐末五代的后梁时期,奉化布袋和尚四处行走化缘来到芝林,引来众多围观者,其中18个小孩拥着他向白岩溪走去。行至“饥乞潭”时,18个孩子下水嬉戏,并把布袋和尚也拖下水去,互相嬉闹。后来布袋和尚要到山顶的香积寺游学,众小孩不放他走。无奈之下,布袋和尚把凡体定化在岩石上,真魂出壳,云游而去。从此,“饥乞潭”也就留下了他笑口常开、袒胸露肚的可爱模样。

    潭边三石聚拢,如同桃园结义三兄弟,故名“桃园潭”,也有人说潭中石多且形若盛开的桃花,由此而得名。

    木鱼山位于白岩溪西岸,是白岩寺前的一座照壁山,其形状如寺中僧人念佛诵经时敲打的木鱼。而且此山还有一个神奇现象,据说,此山中间是空的,有人如在山的这边敲打,在山那边的人即能听到声响。因有以上两种原因,故而取名木鱼山。据芝林老人的说法,这木鱼山原本是没有的,当年建造白岩寺之时,开山老和尚为避天灾兵祸,在寺中建了一条暗道,直通外面。修好暗道后,老和尚又让人挑土把暗道掩埋住。这木鱼山就是用挑来的土堆积而成。

    境内有远近闻名的白岩寺,该寺坐落在芝林村西4公里的白岩山麓,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式的建筑。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宋乾德四年(966)置,原作教院,天圣中赐额,礼部尚书高衡孙请为功德院,嘉靖四年(1525)重修。”说起兴建白岩寺,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当年赵匡胤于陈桥起兵,南征北战,先后统一了九国,仅存东南吴越国尚未平定,于是便提兵点将,兴兵南下。吴越国王钱鏐自知不是他的对手,便微服向东而逃。在白岩山下搭了三间茅屋剃度出家为僧,这就是最早的白岩寺原型。赵匡胤得悉后要兴兵捉拿。丞相赵普以先唐高祖李渊允许窦建德削发为僧,使其对高祖畏威而怀德的先例,劝说赵匡胤放弃杀戮而改为囚禁。赵匡胤觉得有理,便在白岩山下兴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可惜原寺已毁,从现存遗址及有关文字记载来看,仍可想见白岩寺当年的宏大规模和香火鼎盛的壮观场景。

    境内另有一寺,名曰“香积寺”。该寺气势宏伟,建筑样式独特。清咸丰年间,芝林人孙美皋曾出资重修。同治八年(1869)又重修。现尚存禅房三间,位于芝林村东首,祀奉唐御史扬州大都督张巡。

    白岩溪石多、形异、故事奇,而两岸的山峰、山岩突兀,形态各异,由此也生出许多的故事。

    在芝林村东面的岭岗山间,一块巨大的岩石凌空直立。据传说,这巨石是真武大帝的神首。真武大帝右脚踩神蛇,那就是建有香积寺的岭岗;左脚踏着龟神,那就是在岭岗山东南角山脚处的一块岩滩。岩滩地势下伸,当地人说此处即为神龟。靠近山脚处有一龟头,嘴、眼、鼻等齐全,惟妙惟肖。

    其次还有“仙人峰”、“苍蝇檀树”、“白眼龙潭”、“月亮湾”等景点,真是一景一故事,景景皆有迷人处。如今在不同的景点旁都有相应传说故事的介绍,使游人一目了然。

    说到芝林村村名的由来,据相关资料记载,当地有好几种版本的说法。一说是唐天宝年间,名医孙思邈的后裔有一郎中流落于古越之地。一日挖草药进山,他看到芝林山峦连绵、植被丰富、溪流淙淙、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盛产草药,地域又隐蔽安全、风光秀丽,是极为难得的栖息之地,于是便携妻儿来此结庐筑棚,安身定居,成为芝林村的开山始祖。故而,《孙氏家谱》中亦有“先祖采芝入林”的记载。另一个说法是,当时芝林取名槠林,意为林立茂密,清代起改称芝林。这改名之因是当时修槠林庙时,请慈城书法名家梅调鼎题写庙匾,梅先生入旧庙时见楹联上有“采芝入林”之句,便以为此芝此林即为村名,便提笔挥毫,写就“芝林庙”三字。后人也就约定俗成,开始称为芝林。然而芝林之名还有另外的说法,一说是因这里气候适宜生长草药、盛产灵芝而得名;又说是因白岩溪横贯芝林村呈“之”字形而得名。

    孙氏家族经过几十代的繁衍生息,成了现芝林村中人口最多的姓氏。这期间先后有茅氏、毛氏、罗氏、王氏等不同姓氏的居民陆续从外地前来定居,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山区村落。

    总之,芝林村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工雕琢的极少,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又相当深厚。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历史悠久的山区古村落山清水秀、风景独特,被称为“浙东小九寨”,将以诱人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前往休闲度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