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己动手做月饼,让小记者们十分开心。 |
 |
志愿者给市民送上“绿色出行”月饼。 |
寻觅 舌尖文化 小记者走进王升大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 张培坚 文/摄) 9月19日,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编辑部开展中秋亲子活动,小记者们和家长一起来到王升大博物馆,学习米粮文化,制作冰皮月饼,寻找味道背后的故事。 王升大是宁波的老字号品牌,始创于清光绪年间,如今已有百年历史。王升大博物馆原是王升大生产基地,现在是宁波市非遗传承基地和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示范基地。 在古色古香的王升大博物馆内,孩子们跟着老师边走边学,了解米粮文化相关的知识。博物馆内有很多老底子的农作工具:鼓风箱、打谷机、木榨机、柱石、老米缸、稻米桶……小记者们体验着这些工具的使用,加深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参观之后,小记者心中也有许多问题:为什么叫王升大?为什么会有这座博物馆……带着这些问题,小记者们采访了“王升大”第四代传承人王贤定。王贤定耐心地一一解答了小记者们的提问。 每年中秋,王贤定都会做月饼,这是王家祖传的手艺,已经150多年了。如今,月饼有了越来越多的花样,各式各样的馅料。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冰皮月饼,每组家庭完成3个。许多孩子是第一次亲手制作月饼,揉搓着软软的面皮,裹进甜甜的馅料,再用模具压花,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冰皮月饼便成型了,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活动尾声,孩子们带着自己做的月饼,拿着由小记者编辑部颁发的社会实践证书,结束了收获满满的中秋亲子活动。 遥寄 远方思念 快递企业为员工及外地亲属送月饼 本报讯(记者 黎莉 通讯员 刘晓阳) 江苏人孙彤辉是德邦快递的一名一线员工,已经在宁波工作了4年。9月19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接到丈母娘打来的电话,说他们公司送的月饼礼盒寄到了。 中秋将至,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收到了单位工会为他们准备的月饼。记者留意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快递小哥一改原来只能帮别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状态,自己也收到了一份专属的中秋节礼物。 “我们公司挺早以前就有中秋福利了,不过以前是员工才有,今年规定变了,已婚的员工有双份:自己父母一份,爱人父母也有一份。公司有个内部平台,每个员工把地址填好,然后月饼就会统一用我们自己的快递寄过去,不仅方便还挺有意义的。”孙彤辉说,7月份公司就开始通知员工了,这个月初陆陆续续开始寄出,宁波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都有这份福利。 而在余姚的四通易达,380位一线小哥和工作人员也都刚刚领到今年的月饼,一箱5筒的苏式月饼是公司找当地点心店定做的。公司相关负责人周金儿表示,2017年公司成立的时候,就有这个传统。不管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有一份。“快递小哥们平时工作风吹日晒雨淋的很辛苦,过节嘛,大家开心一下,有份温暖,对集体也会更有认同感。” 除了德邦和四通易达,记者了解到,中通快递、顺丰速递、邮政等多家快递公司也为小哥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月饼。 市邮管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是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目前宁波有约3万名快递小哥。奔波在甬城大街小巷中的他们担任着城市“红细胞”这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他们也是需要关爱的人群。而宁波的快递企业在这一方面一向表现出色,诸如邮政、顺丰以及“通达系”各品牌,都很注重日常对小哥们的关爱,正月十五的滚烫元宵、端午节的浓香粽子、中秋节的团圆月饼,都让“小蜜蜂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构建企业用工良好生态。 倡导 低碳生活 志愿者定制分发“绿色出行”月饼 本报讯(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姜何妃 程浩 文/摄) “刚下地铁,还能拿到这么精致的月饼,节日的氛围已经到位了。”市民刘女士拿着绿色出行定制包装的月饼爱不释手。9月19日上午,在宁波轨道交通海晏北路的地铁站里,来自宁波轨道交通、宁波公交集团以及潘火桥社区纤源坊的志愿者们,将特别定制的“绿色出行”月饼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发放,并倡导大家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活动现场,印有“文明有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公共出行”等字样的月饼吸引了不少前来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乘客。志愿者将定制月饼送到乘客手里,并送上中秋节的祝福,也倡导市民乘客绿色出行。刚上一年级的何修宜小朋友在家长和志愿者陪同下,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仔细地写在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图版上。“既让我家小朋友了解中秋文化,又能让他学习低碳理念,这样有参与感、有正面引导的活动真的很不错!”家长笑着说。除了在地铁站内,志愿者们还在地铁站旁的公交站里向乘坐公交的市民乘客发放月饼。 为了此次绿色出行活动,来自鄞州潘火街道潘火桥社区的10名志愿者提前赶制了500余只定制月饼。为了让月饼成品率更高,纤源坊还请了专业的面点老师进行指导,忙碌了整整5个小时,这一个个包含心意的月饼才新鲜出炉。 据了解,这是潘火桥社区纤源坊定制特色主题月饼的第5年,每年,志愿者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定制不同主题的月饼,敬老月饼、医疗月饼、法治月饼、邻里月饼,以及本次的绿色出行月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