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华 文/摄 今年盛夏,宁波多雨水,故并不太热,未曾想到了9月,倒反而让人感觉到了“秋老虎”的威力,好几天的最高气温逼近35℃。好在日夜温差有了明显加大,天气炎热主要是在中午前后的几个小时,早晚还是比较凉快的。 最近我进山拍照,尽量早点出发,争取午后即回。四明山区的气温,比宁波市区通常要低2℃-3℃。山里的草木、昆虫对季节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不少秋花早已盛开,秋虫也开始吟唱。这里,且为大家介绍若干有特色或代表意义的秋花秋虫。 清丽秋花悄然绽放 说起秋花,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野菊花”。宁波常见野生菊科植物有20多种,多数在秋天进入盛花期。在四明山的山路边,最容易见到的菊科植物是三脉紫菀,其花朵中间的管状花多为黄褐色或紫红色;而周边的舌状花绝大多数呈白色,少数是淡紫或粉色。从9月中旬开始到10月,到处可见三脉紫菀的花,倒也十分热闹。 相对于随处可见的三脉紫菀,陀螺紫菀要少见一些。它们都是菊科紫菀属的植物,长得比较相似,那么该如何区分呢?首先,最直观的,是看花朵的大小,三脉紫菀的花的直径只有一角钱硬币大小,而陀螺紫菀的花比一元钱硬币还大;其次,从花色来看,陀螺紫菀的舌状花较少为白色,而以紫色成分偏多;再次,看花朵所生的位置,三脉紫菀的花一丛丛开于植株的顶部,而陀螺紫菀的花生于叶腋,沿着枝条一路开下来,宛然一条缀满了花儿的柔鞭。这里顺便提一下,今年8月下旬,我就在龙观乡磻溪村附近见到了开花的陀螺紫菀,我以前从未见过如此早开花的陀螺紫菀,可能是因为高山上的秋天来得更早吧。 除了菊科的花儿,百合科的油点草也是夏末秋初有代表性的野花,不过它们不如上述菊科野花那么多见。所谓“油点草”,是指它的绿叶上常有不少灰黑如油迹的斑点。不过较之于叶子上的斑点,它的花更显奇特:小花分上下两轮:上面一轮,有6枚雄蕊,它们先向外伸出,有着很多花粉的顶端向下低垂;下面一轮,是反折的花被片(无法分辨是萼片还是花瓣,故合称为花被片),呈白色或淡红色,上有紫红斑点,其基部膨大成囊状。有人说,油点草的花“很像小丑头上的帽子”,这个比喻还真的很形象。 比油点草更好看也更少见的花,是羊乳。羊乳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具乳白汁液。9月初,我在四明山的清源溪边夜拍,无意中看到山脚的细藤上挂着多个黄绿色的花苞,疑为尚未绽放的羊乳花朵。几天后特意去看,多数花苞已经开放,果然是羊乳!它的花冠如钟状,恰似一个个清丽的小铃铛,吊挂在攀援于其他植物的藤茎上。我看到一只蜂钻入花中,其毛茸茸的背部原已沾有花粉,一进入花冠内部采蜜,这些花粉刚好接触到了正中央的雌蕊之柱头,替花儿完成了异花传粉的任务。 羊乳之花,颜色多样。我这次见到的花冠上那反卷的裂片颜色只是微红,内部亦为很浅的黄绿色;而多年前在奉化西坞山中所见的花朵,花冠的裂片呈紫红色,内部亦多紫斑。 初秋赏蝶正当时 宁波四季分明,一年之中,冬季野花最少,盛夏时节野花也不多,而在气温适宜的春秋两季,花开得最热烈。赏花最宜是春秋,赏蝶又何尝不是? 本地各类蝴蝶中,最好看的自然是凤蝶。目前已知,宁波的凤蝶有25种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是碧凤蝶。在靠近溪流或水库的山路边,很容易看到这种全身闪烁着靓丽金属光泽的大型凤蝶。碧凤蝶的翅展宽度可达12厘米左右,其双翅底色为黑色,翅面遍布绿色、蓝色亮鳞,近看如璀璨的星空;后翅近外缘处有红色的新月状斑纹。我看到碧凤蝶时,其通常是在地上吸水,访花的场景要少见得多。 而宁波最容易看到的眼蝶,我个人觉得是密纹矍眼蝶。比之于碧凤蝶,这种眼蝶可就小多了,其翅展宽度3.5-4厘米,常停歇于树叶上,由于体型不大,在阴暗处又显得体色灰黑,故远看甚不起眼。近距离细瞧,可见其前翅的正反面顶角处均有一个外围黄色的黑色大眼斑;后翅正面底部也有一对小眼斑,后翅反面密布白色与褐色交织的波纹,近边缘处还有3枚眼斑。 不过,比起这些枯燥的形态描述,我更关心的是它的名字。矍眼蝶为属名,那为啥叫“矍”眼蝶?矍(ju ),属于古汉语,从结构来看,字的上部为双“目”,强调了眼睛。“矍”的基本意思是“惊惧地张望”,跟眼神有关。如,惊矍,犹惊视;而矍铄,则是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估计,用在描述眼蝶上,也是突出其眼斑大而明显。你看,密纹矍眼蝶的那个大眼斑中的两个蓝白色小点,像不像晶晶亮的眼神光呢? 宁波的蛱蝶特别多,常见的有斐豹蛱蝶、黄钩蛱蝶等,而素饰蛱蝶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蛱蝶。2016年9月底,《宁波晚报》有报道说,根据林海伦的发现,宁波蝴蝶“家族”又添4名新成员,其中之一就是素饰蛱蝶。原来,当年中秋节期间,林海伦在溪口镇桕坑村记录到了素饰蛱蝶,他认为素饰蛱蝶是宁波蝴蝶中比较罕见的种类。 幸运的是,今年8月以来,我已3次见到这种蝴蝶:8月上旬,在龙观乡的四明山的清源溪畔;8月中旬,在宁海逐步村清水溪旁的路边;9月上旬,在龙观乡的外牌楼水库附近的山路上。 远看的话,素饰蛱蝶并不起眼,就是一种黑色的蝴蝶。近距离细看,才被它惊艳到了,其翅膀是近似天鹅绒的蓝黑色,质感非常好;后翅背面为较深的棕褐色,边缘有一排蓝白色的圆环;翅膀的腹面,以蓝黑为底,多细碎的白斑。有一位与我同时见到这种蝴蝶的朋友赞叹说:哪位高明的设计师,能够从素饰蛱蝶身上得到灵感,而设计出一款低调而高贵的晚礼服呢? 虫鸣声声催秋来 秋花开,秋蝶舞,秋虫也在吟唱。 犹记得,早在7月底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条关于蝉鸣的短视频。后来,有位从小在四明山中长大的朋友留言说: “有一种黑色的小蝉,专门趴在墙上叫,叫声像是‘皮鞋丝,皮鞋丝,皮鞋丝,丝丝丝……’每当它一叫唤,大人就会告诉我们,秋天要来了,河里水凉了,别去游泳了。”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形象、精彩!我马上猜出,他说的蝉,就是本地山里常见的松寒蝉。如果你曾留意听过这种蝉的叫声,然后用宁波话来念一遍“皮鞋丝,皮鞋丝,皮鞋丝,丝丝丝……”就知道这描述是多么传神了。通常,在立秋之后,松寒蝉就开始大声在山林中歌唱起来。不过,通常很难找到它们,因为,松寒蝉为长约3.5厘米的黑褐色小蝉,与树干颜色很接近。 不过,起初,对于朋友留言中的“专门趴在墙上叫”这句话,我还是有点疑惑,因为蝉通常是在树枝上叫,怎么会在墙壁上鸣唱呢?直到9月上旬,我在山路边拍蝴蝶的时候,亲眼看到一只松寒蝉趴在电线杆上放声歌唱:“皮鞋丝,皮鞋丝,皮鞋丝,丝丝丝……”既然它连电线杆都不嫌弃,想必在墙壁上“献唱”也实属正常吧! 到了晚上,山林逐渐变得静寂。不过,你仔细听!草丛里有谁在浅吟低唱,发出如铃铛轻轻摇动般的声音?原来这是蟋蟀的一种,大名为“日本钟蟋”。这种蟋蟀在国内分布很广,为著名的鸣虫。原先,我只闻其声,而未见其形,直到最近在山中夜探时,偶尔拍到一只正在捕食的蟋蟀,请教了熟悉昆虫的朋友才知是日本钟蟋。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看,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多么细致,随着秋意渐浓,连蟋蟀的鸣唱声也逐渐转移到了室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