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岁的崔雷锋对父亲崔真吾有着深深的思念。 |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一个“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的日子。 走进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下属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遇见了他们—— 已经92岁,坚持每天来看爸爸的崔雷锋;受英雄感召从戎,如今要把英雄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的邵锡表;把对战友的思念化作“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的动力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前湾派出所民警……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这盛世终将如你所愿! 第一篇 就想这样陪着你 “你为什么每天都会去陵园?” “因为我从来没见过我爸爸!” 由于听力不好,92岁的崔雷锋很少说话,唯独这个问题,他回答得爽脆而坚定。 崔雷锋的爸爸叫崔真吾,海曙区章水镇崔岙村人。 1919年春,崔真吾考入效实中学,被推为学生自助会(即学生会)干部。五四爱国反帝浪潮冲击宁波时,他积极参加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1926年,在鲁迅先生影响下,就读于厦门大学文科外国语言系的他和伙伴一起共同创立“泱泱社”,深入探寻文艺真知,旨在救治国民。 1933年夏,他受聘赴广西平乐县省立第十中学任教,之后在广西多地学校任教,坚持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坚持揭露桂系军阀假抗日真反共的罪行,他于1937年8月31日遭逮捕,于9月15日深夜在看守所门口被秘密杀害。 崔雷锋和崔真吾应该是有过一面之缘的。 1929年底,崔真吾回乡改建母校启明初小,1930年2月应友人之邀,前往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其实在1931年,爷爷回来过一次,主要来看看启明初小的改建进程,‘顺便’看看自己的儿子。”崔真吾的孙子、71岁的崔岳成说。那一年,崔雷锋年仅三岁。 “听我奶奶讲,爷爷很会读书,而且为人有胆魄。”崔岳成回忆。 时隔半个多世纪,崔雷锋早就不记得曾见过父亲,更记不清父亲的模样。唯有挂在崔岳成家墙上的那张修补后放大的黑白照片,依稀可辨崔真吾年轻时的俊秀和文质彬彬。 照片左侧挂的是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右侧的门楣上挂着1950年崔岙村群众敬赠的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气壮山河”。 人们从未曾忘记! 采访当天是9月14日,很少说话的崔雷锋突然冒出一句:“明天是爸爸的忌日,我要去。” 何止是这一天! 崔岳成说,爷爷牺牲后埋在广西。不过,在离家不远的山上,后人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也有爷爷的墓。 过去,崔雷锋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山去看一看父亲的墓。“后来有一次不小心摔倒后,家里人再三劝阻,他才改去陵园。”崔岳成说。 从崔雷锋家到陵园大约有一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上7点出头,就能看到崔雷锋瘦高的身影,穿巷、过桥、过马路……一晃就是五、六年。 “我每天早上7点10分从陵园门口经过去上班,就会看到他走到那里。”崔岳成说,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除了听力不太好,身体还挺硬朗。 前段时间台风“烟花”肆虐,崔雷锋照旧带着伞、蹚着水准时出现在陵园门口。陵园闭园,他就在门口,对着革命烈士纪念塔的方向三鞠躬,然后离开。 这一幕,恰好被当时正在值班的陵园服务中心主任陈志斌看到。“当时被这一幕所深深震撼,都来不及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为此,他懊恼了好长时间。 陵园是8点半开门,陵园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被崔雷锋“埋怨”:你们开门太晚了。面对这份“埋怨”,工作人员心里没有丝毫不悦,反而希望这份“埋怨”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崔岳成也不懂崔雷锋为什么每天都要坚持去爷爷的墓前走一圈,“说实话,他了解的关于爷爷的事情,还没有我来得多。” 或许正是因为让人“不懂”,才更显崔雷锋此举的纯粹、质朴——“虽然爸爸从来没有把我举过头顶,从来没有教我识字读书,从来没有责罚过我,可血浓于水的感情,并不因此淡了半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