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是烈士纪念日

相遇·我们终将如你所愿

邵锡表给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

朱恺杰生前的战友来“看望”他。

    第二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整洁、漂亮的校园,孩子们围着89岁的邵锡表,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从悲壮牺牲的陈绍发烈士、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父亲邵岳庆,到10岁出头就给革命同志送饭送信的妹妹邵锡燕,16岁参加革命的自己,再到参军到部队的儿子邵明军……

    “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环顾身边稚嫩的脸,邵锡表感慨。

    可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又何来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天下”?

    “我和儿子来看你了,你是为革命牺牲的,我们不会忘记你的。”站在陈绍发烈士墓前,邵锡表喃喃道。

    论辈分,陈绍发应该算是邵锡表的堂舅。

    陈绍发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鄞江镇做对日伪军斗争和策反工作,抗战胜利后成为鄞慈县一区战士。

    1949年3月18日,陈绍发和战友在上古山开会讨论如何对付敌人,突遭包围,突围中腹部中弹,不幸被捕。

    敌人为获取情报,轮番对其刑讯逼供,未果,三日后将其杀害。牺牲时,陈绍发年仅30岁!

    这是那个时代,一个普通农民青年的模样,在少年邵锡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原来英雄是这样的……

    英雄从来不止一种模样。

    邵锡表的父亲邵岳庆是一名地下革命工作者。他冒着生命危险、顶着被误解的压力,为革命同志传递情报。为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还让10来岁的女儿以砍柴为名,为隐蔽在樟村天象岩的革命同志送信送饭、通报情况。

    “其实,那时哪有多余的粮食,送上山的每一顿饭,都是爸爸、妈妈从口粮中节省出来的。”邵锡表说。

    时隔半个多世纪,邵锡表还留着那本小小的、已经褪色的《兵役证》,“多亏我老婆把它夹在结婚证里,才保留下来。”

    《兵役证》背后,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峥嵘岁月。

    1948年,在父亲的安排下,16岁的邵锡表也投身革命,成了三五支队的交通员,1949年宁波解放后,又参与城市接管工作。

    他还清楚记得自己和战友两人剿匪的经历,“回来还挨了一顿骂,说我们两个不顾自己的安全,胆子太大。”

    用“子承父业”来形容邵家父子间的传承,不够厚重。毕竟,邵岳庆从事的事业艰苦且危险,这需要有多么强大的信仰,才能驱使他将自己的儿女也送上革命道路。而这种信仰和精神的延续,还传到了第三代。

    到陈绍发烈士墓前的这段路,邵锡表的儿子邵明军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以前每年清明,奶奶都会带着我来。”

    邵明军是奶奶带大的。陈绍发烈士的故事,爷爷邵岳庆的故事,他不知听奶奶讲了多少遍。和书中记载的传奇不同,奶奶口中的陈绍发,被还原成“每天喊着姐姐,很随和,很亲近”的人。

    奶奶给邵明军讲这些故事,或许只是怀念亲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在童年邵明军的心里埋下小小种子。1987年,邵明军参军到部队,当了一名炮兵。

    午后的烈日是那么毒辣,本该午休的邵锡表骑着电动三轮车,准时出现在章水镇中心小学门口。

    现在,轮到他来给更年轻的一代讲故事,不仅是为了纪念,如今的幸福生活背后是一个个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更是为了激励,“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大有作为。”

    在这片曾经的革命热土上,孩子们不仅听像邵锡表这样的老革命讲过去的故事,也在用稚嫩的声音,将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为传承红色血脉,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章水镇中心小学今年联手组建了“小红缨”红色宣讲团,已培养“小小宣讲员”17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前来陵园的参观者讲解。目前。该宣讲团队已开展宣讲15场次,服务参观者3000余人。

    在一次次的讲述中,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里埋下的种子,或许已破土而出。

    第三篇

    我们终将如你所愿

    “钟鸣,孙文楷、严豪东……朱恺杰。”

    “到!”

    落日余晖中,宁波杭州湾新区前湾派出所前,教导员吴晟点到朱恺杰的名字,所有人齐声回答。

    离别三年,从未忘记。就像战友黄沁心留给朱恺杰的话:“今日前湾,如你所愿!”

    “为当兵,他吃了多少苦,我们谁都不知道。”

    时隔三年,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见到”儿子朱恺杰,朱康海背过身去,偷偷抹眼泪。

    考上大学,却在一年后参军入伍,儿子眼中的坚决,还记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警学院边防系指挥专业,儿子脸上的喜悦,他还记得;中秋临近,自掏腰包给新兵买月饼,儿子肩上的担当,他还记得……

    2018年5月,因为表现优异,朱恺杰被抽调到当时的宁波杭州湾新区边防派出所。同年8月1日,在接警过程中,为保护战友安全撤离,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朱康海感觉“家里的一个角塌了”。

    同年8月9日,朱恺杰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浙江公安边防总队为其追记个人二等功。

    朱康海到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看”儿子的同一天,碰到宁波杭州湾新区前湾派出所(原宁波杭州湾新区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吴晟带着民警也来“看”朱恺杰。

    民警王成锋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倦意。他刚值完夜班,顾不上休息,就马不停蹄赶来陵园“见”朱恺杰一面,“今年‘八一’没能来看他,这次特地赶过来。”

    朱恺杰在当时的宁波杭州湾新区边防派出所工作也就短短两个多月,大家对他印象深刻:“为了和大伙踢球,他经常下班顾不上吃饭就赶来”“他是个很阳光,性格大大咧咧的人”……

    宁波市公安局杭州湾新区分局一级高级警长金志华也对这个牺牲时才28岁,平时憨厚、老实的小伙记忆深刻——事发当天,刚好轮到朱恺杰休息。因为人手紧张,他主动要求顶班。他从小在海边长大,游泳水平不错,却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

    “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去,足以看出恺杰平日的思想觉悟和忠诚担当。”金志华感叹。

    午后,宁波杭州湾新区前湾派出所,民警们脚步匆匆,忙着出警、忙着会商案情。

    尽管从2019年1月开始,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脱下军装,换上警服,但朱恺杰“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的精神,从未因改制而改变,始终被铭记。

    “恺杰,你离开已经两年多了。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都还保持着像你一样工作冲在一线的初心,我们一定会对得起这身警服。”民警樊腾说。

    这不仅是樊腾的心里话,也是整个前湾派出所所有民警的心里话。就像民警钟鸣说的,只要一想到朱恺杰,大家“冲在一线”的劲头就会鼓得足足的。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前湾派出所在改制后的两年多里先后荣获“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荣誉。

    青山有幸埋忠骨,松柏常青伴英魂。整洁、干净的墓地、陵园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曾经的战友们的挂念和努力,无一不是在告慰年轻的烈士——我们终将如你所愿!

    记者 石承承/文 崔引/摄 通讯员 陈曦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