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阎崇年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崔引 摄 |
昨天下午,受邀参加第七届浙江书展的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在书展主论坛——天一阁论坛开讲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88岁高龄的阎崇年先生,不仅讲述他了与宁波这座书香之城的缘分,还多次提到他眼中的宁波海洋文化。 六次来宁波,与天一阁缘分匪浅 “算上今年浙江书展,这已经是我第六次来宁波了。” 阎崇年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曾两次来到天一阁查阅古籍,“尤其是第二次,需要查询的内容收录于一本明代的孤本里,而这孤本就藏在天一阁,为了尽早看到这些史料,我出发的时候走得很急,连那个年代所需的介绍信都没带。” 据阎崇年回忆,兴冲冲赶到天一阁后,他一度还担心,没有介绍信会不会难以展开工作。没想到,经过与天一阁一位骆姓专家沟通后,不仅顺利“入阁”,查询到了需要的明代孤本,更受到了宁波方面的热情接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阎崇年在天一阁附近小住了一段时间,过起了与藏书相伴的日子。 在阎崇年看来,天一阁是一块瑰宝,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藏书文化都有着重要影响。“清代乾隆年间,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清故宫文溯阁被称为‘北四阁’。江浙两省也依样建成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号称‘南三阁’。《四库全书》修成后共抄缮七份,分别存放于这七座皇家藏书楼中,合称‘四库七阁’。它们均以天一阁为模版,专为藏书而建。” 近些年,阎崇年多次来到宁波,包括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为甬城读者主讲《读史与修心》。去年浙江书展上,他与宁波读者分享了自己和故宫的故事。 “宁波人爱阅读、求进步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阎崇年分享了去年浙江书展上发生的故事,“在书展分享会现场,有一位宁波读者抱着一摞书来找我。由于现场人太多了,活动结束后他又追着到了我住的宾馆。他说自己非常喜欢藏书,包括收藏我写的书。这位宁波读者深深打动了我,我就在他的每一本书上都签了名,盖上章。同时,我也和书展主办方约定,第七届浙江书展我们还要再见。” 采访中,阎崇年多次提到,宁波读者热爱阅读的精神以及对阅读孜孜不倦的热情打动了他,“书香之城,名副其实。” 宁波是中国海洋文化重地 “宁波文化有很多特质,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海洋文化。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宁波要深挖、做透海洋文化。”采访中,阎崇年多次提及对于宁波这座海滨城市的喜欢,并表示,他很关注宁波的海洋文化。 宁波向海而生,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譬如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心学大家王阳明、浙东学派代表黄宗羲等,近代则走出了世界船王包玉刚。”在阎崇年看来,这些名人的出现,与宁波特有的海洋文化密不可分。 阎崇年表示:“我们国家海洋面积很大,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全球第一,宁波已然站在海洋文化的前列。”他还表示,海洋文化需要全面发展,要从海洋贸易、海洋经济以及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全方位发展海洋文化,“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把海洋文化发扬光大,推动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除了海洋文化,阎崇年还谈到,不能忽略浙东运河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自明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在宁波上岸,坐船通过浙东大运河,再连接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就可以到达北京。” “中国的特产瓷器、茶叶、丝绸,则在宁波装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近的运到东亚,远的可以运往中东乃至地中海沿岸。”阎崇年说,宁波人聪明、勤奋,具有创新精神,还依靠着大海,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记者 朱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