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体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09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首个!中央音乐学院乡村音乐教室落户鄞州

“80天团”现场演奏,俞峰院长直呼“想不到”

“80天团”合奏《走进新时代》。 通讯员 李超 摄

    鄞州区东吴镇“80天团”11名老人合奏《走进新时代》,悠扬的二胡声萦绕在天童老街。昨天,全国首个以“中央音乐学院”命名的乡村音乐教室落户东吴天童老街,地点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帮扶地。未来,中央音乐学院计划在全国建设8000个乡村音乐教室,让艺术在乡村落地生根。

    爷爷奶奶们的演奏,让俞峰“没想到”

    “我做了一辈子木匠,现在跟着老师拉二胡,今年都演了好几场呢!”舞台上,79岁的童一村村民史东初和老伙计们拉得很投入,二胡和笛声完美融合。这支团队有一个时尚的名字——“80天团”,史东初是团队负责人。

    其实,天童老街这支草根艺术团队早在12年前就成立了,队员都是童一村村民,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1岁。他们没有受过正规艺术教育,有的年轻时演过京剧样板戏,或在农村剧团跑过龙套。大家怀着对艺术的热爱走到了一起,渐渐汇聚成一个团队。

    “在中央音乐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步很快,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感觉很棒!”穿着红色唐装的史东初,脸上洋溢着自豪。

    “短短一年多时间,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看完“80天团”的演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很惊喜。“爷爷奶奶们进步非常大,演奏非常悦耳,我真是没想到。”他说,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人同样需要艺术熏陶,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天童老街来了两位不一般的宣讲师

    在东吴镇天童老街,艺术的种子悄然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2019年11月,俞峰将全国第一块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中心的牌匾授予鄞州。高雅楠和刘畅杰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她们以“教师驻村”的方式来到东吴镇,培育当地文化团队,用艺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徐如芬是草根艺术团的资深队员。她说:“从没想过能在家门口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面对面,听她们演奏音乐,我都陶醉了。”

    两位老师的到来,点燃了草根艺术团的热情。“他们中不少人以前是木工,有的是普通农民,但都热爱音乐,有人喜欢拉二胡,有人喜欢吹笛。听说我们在这里上课,他们每天都来排练,从未缺席。”老人们的热情让刘畅杰老师深受感动。

    活动现场,天童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合唱歌曲《萱草花》,治愈的声音让每个人都陶醉了。

    采访环节,上六年级的陆致远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老师经常给我们来上课,从如何发声到如何把握音准,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他说。

    去年,天童小学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鄞州音乐中心的实践点,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这些孩子一步步走上更大的舞台。

    宁波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吴镇的一家上市企业,公司邀请两位宣讲师为他们组建一支合唱队。刘畅杰老师带着两位研究生戴锐、傅轩蓉,按四声部要求一个个“海选”,最终选拔了40名队员。

    用音乐点亮乡村,提升美育素养

    天童老街的溪畔凉亭旁,红歌嘹亮,弦歌不辍。进入老街,总能听到丝竹管弦的演奏和悠扬的越韵清音。

    “80天团”每天坚持排练3个小时,风雨无阻。从最初只有3位老人识谱,到现在全员识谱;从最初全员齐奏到现在慢慢熟悉二声部并可以熟练掌握演奏要领,两位老师与老人们不断磨合,完成了一个个作品。

    企业合唱团、“80天团”……两位老师就如“魔法师”一般,用音乐唤醒了乡村,让这里的村民、工人和学生接受美育熏陶,让乡村焕发出不一样的艺术色彩。

    “有了中央音乐学院乡村音乐教室这一平台,可以让东吴百姓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和传播东吴特色文化,尤其是天童老街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效应。”东吴镇党委书记庄琪表示。

    据悉,音乐教室启用后,将依托中央音乐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老街自身特色,开设钢琴、合唱、音乐素养等专业课程,也可用于“80天团”、天童小学合唱团等团队的日常排练和展演,定期举办音乐分享会等活动,推动东吴镇的乡村振兴计划。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罗萍

    通讯员 杨磊 邵琦 李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