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书展来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鲁引弓回母校镇海中学——

“我创作的很多素材就源自镇中师生”

分享会现场。

    10月9日,结束了在浙江书展上的分享后,作家鲁引弓(鲁强)匆匆赶往母校镇海中学。于是,当晚的镇海中学报告厅里,有了一次《小欢喜》《小舍得》等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分享——距离镇海中学最近的写作。他说:“母校镇海中学的多名学生、老师,都是我作品中的原型。”

    鲁引弓,镇海中学86届校友,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曾是知名媒体人,因为持续关注社会热点而备受瞩目。

    为什么是“距离镇海中学最近的写作”?

    为什么将分享会主题定为“距离镇海中学最近的写作”,鲁引弓解释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理上的距离,一个是写作上的距离。

    “我老家就在镇海中学的后面,当年上小学时,每天都要路过镇海中学,理所当然地认为初中要在这里读,不然就要走很多路了。”当年考镇海中学初中其实很不容易,一共就4个班,还有北仑的学生。“不过,我考上了。”3年后,又面临一次选择,考镇海中学高中。“也很难,但我也考上了。”

    鲁引弓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到学校,“我肯定是距离镇海中学最近的作家了”。说到写作上的距离最近,则是因为有不少素材就来自镇海中学的师生。

    2016年《小别离》首播以后,引发热潮。“我想继续创作关注中学生群体的作品,但没有足够的素材,怎么办呢?我就想到母校镇海中学。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回到了母校采访。”

    鲁引弓记得,当一个个学生坐在自己面前,倾诉他们心中关于学习、关于亲子关系的心里话时,自己受到的震撼。有几位男生因为下午有课,对他说“学长,你晚点还在的吧?我先去上课,上完课再来找您聊。”那一回,他在镇海中学采访了一个星期。

    在看了很多地方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焦虑后, 鲁引弓也非常感谢母校的老师们。“采访中,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灵感,也带给我好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当年对他说的自己在教育中观察到的一些问题,对他的理念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解密自己的写作能力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回答学弟学妹关于写作梦想和写作能力的问题时,鲁引弓谈到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我读小学五年级以前,作文写的并不好。四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来家访,对我父亲说,你儿子作文写得不够好。因为我有个姐姐,作文写得太好了,对比之下,我的作文确实不够好。”

    老师走后,父亲给了鲁引弓两叠作文纸,让他每天写一篇作文。“我就硬着头皮写了,每天写一篇,没想到的是,五年级开学以后,从第一篇作文开始,老师就说我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了。初中以后,作文就经常获奖了。当时还不是很明白,这种变化的产生,等到大一的时候,我就明白了。”

    高考后,鲁引弓来到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当时的系主任到宿舍里来看新生时,就对他们说从这一年开始,中山大学中文系要做一个实验:大一两个学期,每个同学要写150篇作文。“我当时听了心里就一咯噔,我想到了四年级结束那个暑假父亲让我做的事情。当年我隐约知道这样做是有用的,但不清楚为什么有用,等到我们写完150篇作文以后,我知道,这种方法为什么有用了,它让我们学会了观察和表达。”之后进入媒体,机缘巧合之下创作了《小别离》,从此开始了一系列写作。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曾昊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