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现在,我们接着上回的话题,继续讲讲《水浒传》人物的取名趣事。 其四、卖膏药的钱老儿 小说一百零二回,王庆因为闪了腰,动弹不得,于是,就去府衙前卖膏药的钱老儿那里买了两个膏药。 钱老儿对王庆说道:“都排若要好的快,须是吃两服疗伤行血的煎剂。”说罢,钱老儿便抓了两服药递给王庆。因为王庆是东京开封府的副排军,所以,钱老儿就尊称王庆为“都排”。 王庆见钱老儿给自己抓了两服药,就从口袋里取出一块银子,大约有二三分重,讨了张纸将那银子包了起来。钱老儿偷眼看见王庆在包银子,于是就故意把脸转向了一边,自顾自地忙活。 王庆将包好的银子递给钱老儿,说道:“先生莫嫌轻亵,将来买凉瓜噉。”王庆的话讲得很客气,说是这点银子您莫嫌少,拿去可以买个凉瓜吃吧。 钱老儿却推说道:“都排,朋友家如何计较,这却使不得!” 可是钱老儿虽然嘴上说着“使不得”这样的客气话,但他的右手却早已从王庆手中接过了那个纸包,揭开药箱盖子,丢了进去。 小说编写者通过钱老儿看见王庆包银子后的一连串动作和所说的言语,极为传神地写出了钱老儿那爱钱如命的性格。所以,这钱老儿就有了一个很贴切的姓氏,他原来姓“钱”。 其五、柯引和云璧 小说第一百十四回,为一举攻破方腊的老巢清溪帮源洞,柴进向宋江主动请缨,想与燕青一道,去方腊那里做个卧底。 柴进道:“今愿深入方腊贼巢,去做细作,或得一阵功勋,报效朝廷,也与兄长有光。未知尊意肯容否?” 宋江听了大喜。于是柴进就化名“柯引”,燕青化名“云璧”,来到了清溪帮源洞。 那么柴进为什么要化名为“柯引”呢? 小说第一百十九回,对这个问题有个明确的回答。小说写道,柴进把“柴”字改作“柯”字,因为“柴”就是“柯”;把“进”字改作“引”字,因为“进”即是“引”。所以,柴进就化名为“柯引”了。 那么燕青为什么要化名为“云璧”呢? 同理推断,大概燕子常常穿行在云中,所以就把“燕”字改作了“云”字。璧是美玉的通称,而青玉则是玉中之宝,《吕氏春秋·孟春》就有“(天子)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的记载,加之“璧”又与“碧”同音,所以就把“青”字改作了“璧”字。于是,燕青就叫“云璧”了。 可以这样说,在小说里对人物取名专门作出解释的,全书中也就柴大官人一人有此殊荣。 显然,柴进、燕青两人为了当卧底,在给自己取化名时,着实花了一番工夫。那么,他们两人的卧底业绩,是不是也很出色呢? 这个答案却是否定的。 虽然在攻打帮源洞的时候,柴进、燕青两人都露了一次脸。但是在宋江平方腊的整个过程中,好像都没有柴进、燕青这两个卧底什么事了。 柴进、燕青两人进入帮源洞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无论是情报的收集与传递,还是内部的策反和反制,他们对宋江平方腊来说,根本就没有起到卧底应有的作用。这与安道全和张清这两个内应相比,真的是有天壤之别。 可以这样说,柴进、燕青两人的卧底,当得并不怎么成功,尽管他们各自为此取了两个挺有意思的名字。 三、正话正说型 这是《水浒传》小说中给人物取名的又一种方法,讲的都是所谓的正面人物。 其一、神龙无尾的王进 小说第二回,写了王进私走延安府的故事。 王进是《水浒传》小说开篇描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但是奇怪的是,王进自从离开了史进的史家庄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踪影。 史进去找他的时候,无论是在渭州城的小种经略相公处,还是在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府,都没有王进的踪迹。虽然就人物的描写来看,小说对王进作这样的处理,好像是只断了尾巴的蜻蜓。但是如果就情节的推进来说,王进的出现则对小说情节的展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金圣叹对王进这个人物要作如此的感叹:“开书第一筹人物,从此神龙无尾,写得妙绝。”因为在王进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上,至少肩负着这样两重使命: 一是暗示了宋江们的悲剧命运。 我们曾在《〈水浒传〉主旨之谜》一文中指出,《水浒传》小说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梁山英雄群体,尤其是其代表人物宋江一生命运的描述,揭示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全忠仗义、忠君报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功勋卓著、彪炳千秋,但是最终却仍难逃奸佞毒手的悲壮历程。 如果说洪信洪太尉的使命,是在象征意义上揭示了“乱自上作”的事实,那么,高俅高太尉的出现,则是从现实意义上指出了“乱自上作”的不堪。 所以金圣叹要这样评价高俅:“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不容他(指高俅)在家,却容他在朝,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金老先生的这两句批语,实在是批得在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王进的遭遇。 王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之所以要私走延安府,只是因为当年还是个泼皮的高俅,在学使棒时曾被王进的父亲王升一棒打翻在地,在家里躺了三四个月,所以,睚眦必报的高俅一旦得了势,就要往死里来整王进,以报当年的那一棒之仇。 如果王进不当机立断,陪着老母亲私走延安府,那么,等待他王进的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王进太了解眼下的处境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 王进私走延安府的目的,从小处来说是为了自保,但是从大处来讲则是去镇守边庭,所以,小说编写者在开篇通过王进这个人物形象,为全书定下了一个叙事的基调,那就是避开当道的奸佞,去边庭为国效力,当是一条报效朝廷的有效路径。史进如此,杨志如此,武松也如此。 可见这小说开篇所写的王进的命运,其实是暗示了宋江们最后的结局。 因为宋江他们“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忠君报国思想,显然是为高俅这些奸佞之臣所不容的。更何况宋江他们在惩治滥官污吏的时候,并没有对高俅们那些贪婪的亲戚网开一面,所以,宋江他们就更让高俅们恨之入骨了。所以,无论宋江他们如何忠心不负朝廷,如何同著功勋于国,饮鸩而亡必然是他们的最终结局。在高俅们的手下,王进也好,宋江也罢,必然难逃灭亡的命运。 二是引出了水浒其他英雄的故事。 从《水浒传》小说独特的结构形态来说,王进这一人物的出现,起到了引出其他英雄出场、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金圣叹显然看出了小说编写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独运,所以才会作出“高俅来而王进去矣……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矣”这样精到的评语。 所以,这“王进”的名字看上去好像很一般,但其实却蕴含着小说编写者谋篇布局的一番深意。 其二、名符其实的蔺仁 小说第五十四回,宋江为了救柴进,发兵攻打高唐州,杀了知府高廉。可是,宋江他们在高唐州的牢房里,却怎么也找不到柴进的踪迹。这时,牢里的节级蔺仁告诉吴用,柴进是被他藏在后牢的枯井里了。 原来高廉专门委派蔺仁来看管柴进。三天前,高廉就要让蔺仁杀了柴进。可是蔺仁见柴进是个好汉,不忍下手,于是就推说柴进已病得快死了,没必要动手杀他了。 后来高廉又来催蔺仁马上杀了柴进。蔺仁就撒了个谎,说柴进已经死了。蔺仁怕高廉派人前来核实,于是就把柴进藏到了后牢的枯井里。 果然,李逵从那口枯井里,救出了已奄奄一息的柴进。 应该说,正是蔺仁的冷静和仗义,才让柴进从高廉的魔爪里死里逃生了。所以,这蔺仁也就“仁”得名符其实了。 小说编写者给《水浒传》里的人物取名字,貌似是个小事情,但是却包含着小说编写者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舍。 所以,品品这些名字中所蕴藏的味道,也是件挺有意趣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