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科负责人方兴副主任医师。 |
和凶险的脑血管疾病周旋,为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忧心,建科于2007年的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神经内科用精湛的医术,与时间赛跑,救人于生死一线,让更多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 如今,科室年门诊量突破37000人次,在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DRGS重点专科能力排名中,脑梗介入手术在省内所有三级医院排名第14,市内第2;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溶栓全省20名,市内第3。在国家脑防委全国卒中防治中心排名中,2019年、2020年连续在急诊脑梗死取栓方面跻身全国前十,今年4月和9月排名全国第3,再创新高,静脉溶栓和急诊脑梗死取栓技术在省内长期“领跑”。 10分钟为严重脑梗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65岁的周大伯吃完午饭,突然左侧身体动弹不得。随后,他被120送往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途中,120转诊系统已将消息预发送至北仑区卒中120急救群。 开通绿色通道,急诊抽血检查,通过CT排除脑出血,该院神经内科负责人方兴和陈强主任医师团队初步判断,患者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 眼下,传统的支架取栓介入手术已经不是最佳治疗方案。于是,神经内科团队采用抽吸导管ADAPT新技术,仅10分钟就开通了闭塞的脑血管。 而今,该院急性脑血管闭塞开通的平均速度已降至45分钟以内。 2018年初,北仑区人民医院正式加入由国家卫健委组建的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开通24小时急诊卒中绿色通道,抢占黄金救治6小时,开启快速高效的急性期脑血管病救治模式。紧接着,该院成为浙江省首批卒中防治中心。现在,又多了一张“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县域示范中心”的金名片。 工作重点从“治”前移到“防” 方兴介绍,脑血管闭塞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和动脉内介入取栓治疗。 其中,好发于三高人群的颅内动脉慢性狭窄闭塞易诱发急性脑梗死,或者头昏、认知功能障碍等慢性缺血症状。慢性狭窄及闭塞的动脉腔内有长期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还有机化的陈旧血栓和新血栓,加之颅内动脉壁很薄弱,易破裂出血,那将是致死性的灾难后果。 不过,即使面对神经介入领域的这一大难题,该团队同样能够从容应对:“我们通过比头发还细的微导丝把球囊送到狭窄或闭塞位置,将血管撑开后放置支架。” 如今,该院脑卒中救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平均救治时间大幅缩短。以静脉溶栓DNT时间(从患者发病入院到使用溶栓药治疗)为例,平均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远快于国家卒中中心要求的60分钟。 相较于救治的成就感,神经内科团队更希望能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扼杀在萌芽里。他们将工作重点从“治”前移到“防“,每月至少两次通过健康大课堂、进社区等活动宣讲脑卒中防治知识,并设有专职卒中健康管理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进行全周期管理。 经过多年的积累,作为北仑区首批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的神经内科已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1名,硕士6名,在读硕士2名。近5年来完成及承担省厅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杨梦园 杨文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