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位67岁的“托尼老师” 走到哪里义务理发到哪里:

只要大家不嫌弃 我会一直剪下去

战师傅在给老人义务理发。 记者 薛曹盛 摄

    “老战,你的技艺越来越高了,外面的人都要到你这里来理发了!”“你们喜欢我理发,我就给你们好好服务。”战沈阳和居民闲聊着,手中的剪刀一刻不停,很快,一个利落的发型就完成了。

    战沈阳今年67岁,住在鄞州区白鹤街道白鹤新村。这位“托尼老师”,一辈子都在开展义剪服务。一把剪刀,走到哪里剪到哪里。

    怕老人不好意思,他主动上门理发

    “读小学时,学校号召学雷锋,我就学了理发。说是学,其实就是学校发了一套理发工具。”打那以后,战沈阳就经常给同学理发,自行琢磨各种发型,“从来没有正规学过,有时候找老师傅偷学几招。多剪多剪,自然就会了。”

    参加工作后,战沈阳就给同事理发,“在单位上班时,我一般都利用午休时间理发,如果午休时来不及就下班后继续剪。”

    2014年9月,战师傅退休了,他开始心无旁骛地给辖区的老年居民理发。在白鹤街道11个社区轮流义剪,平均一周服务三四次,每次服务半天。一年四季,最忙碌的自然是夏季,一次就要给20余人理发。

    “忙的时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撑不住了,我就坐下来喝口茶。”战师傅自嘲,“生意”忙起来就忘了休息,相熟的居民会提醒他歇一歇:“老战,你坐一会儿,我们可以等一等!”

    起初,战师傅主要给辖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理发,慢慢地服务对象越来越广,他基本上“来者不拒”。碰上腿脚不便的老人,他还会提供上门服务。“下次要理发,就直接给我打电话!”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他采取预约的方式。日月星城社区有一位高位截瘫的老人,一次服务以后,战师傅就经常定期上门。“我怕他不好意思找我,就主动上门给他理发。”

    一家人去东钱湖,他却义剪了两天

    每周的义剪,对战师傅来说,就是一场约定。不管人多人少,他总是早早等候在现场。

    今年3月,战师傅的妻子因腰伤住院,他照顾妻子的同时仍不忘义剪的事。一天临近中午,他正准备给妻子送饭菜,突然接到居民电话,特意来找他理发。

    “等我一会儿,我收拾一下就过来!”挂断电话,战师傅二话不说就赶了过去,“我让老婆先吃点东西垫垫底,不能让居民等我。”

    正是这份用心,使得战师傅的义剪“生意”越来越好。很多居民早就成了他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常常一边理发一边陪老人聊天。谁家女儿奔四了还没找对象,他让老人放宽心;谁家儿子不经常回家吃饭,他劝老人要有自己的生活;隔壁的老夫老妻拌嘴了,他当起和事佬。

    “只要带着理发工具,他经常走到哪里,剪到哪里。”妻子的话,一点不假。

    今年5月,战师傅和家人一起去东钱湖的小舅子家串门。出门前,他特意带了一整套理发工具,打算给小舅子一家理个发。没想到一到那里,看到当地正在举办志愿服务活动,他就手痒痒了。找来一把椅子,加入了义剪服务。

    一家人在东钱湖游玩了两天,战师傅则为居民义剪了两天。“说好全家来游玩的,结果他在那里理了两天发,叫都叫不动。”说起这事,妻子有些哭笑不得,“天大的事都没有理发重要!”

    义剪了一辈子,战师傅觉得很知足。“一把剪刀,收获了快乐。只要我的手艺他们不嫌弃,我会一直剪下去!”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张琼冉

    通讯员 杨超玲 郑瑶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