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境内首次发现南宋摩崖石刻

位于天童森林公园内,共三块,内容均为南宋人的“游记”

▲宝庆年间题记。

▲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李本侹在为摩崖做拓片。

记者 胡龙召 摄

    近日,鄞州区文保中心在天童森林公园发现三块南宋摩崖石刻,内容均为南宋人的“到此一游”。十分难得的是,三块摩崖均有纪年,分别为庆元丁己(1197年)、嘉定庚午(1210年)和宝庆年间(1225年-1227年)。据专家介绍,这是鄞州境内首次发现南宋摩崖,也是鄞州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整个宁波境内,现存宋朝摩崖共有十几处。

    三块摩崖都在

    天童森林公园内悟心洞

    昨天,记者在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指引下,从天童森林公园入口上山,经玲珑岩、甲寿坊,约30分钟后抵达本次发现摩崖所在的悟心洞。

    天童森林公园是我市摩崖、碑刻的“宝库”,此前已发现有海派著名书画家王一亭诗文摩崖、李根源纪游摩崖、晚清四大词人之一朱孝臧书写的《天童玲珑岩甲秀径碑记》等,大多被列为鄞州区级文保单位,年代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

    此次发现的南宋摩崖石刻地点在悟心洞石壁上,一共三块。下方一块约40厘米×30厘米,所刻内容为“陈克甫赵元恭祖训恩畏无□(注:此字难以辨认,下同)履信习之,以嘉定庚午七月廿八日来□溪□人同游”。因人物身份不详,暂时很难精确断句,大致可判断为1210年的一则旅游题记。

    中间一块尺寸约15厘米×35厘米,内容为“黄岩方子万同□□伍子献、僧休䏌,以宝庆□□清明后一日曾来□”。经初步查考,方子万是南宋宝庆年间的一位诗人,家宅有“园林之胜”,与同为黄岩人的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是好友;伍子献则是南宋绍定初年庆元府(今宁波)府学的教谕,里籍不详,曾参与《宝庆四明志》的编纂校订工作。

    上方一块尺寸35厘米×45厘米,内容明确,“林贯之、赵致道、山甫,庆元丁己孟夏廿二日来游”。庆元丁己即1197年,这也是三块摩崖中年代较早的一方。林贯之,原字转翁,福建莆田人,理学大家朱熹为其改字贯之,曾为之作《林贯之字序》;赵致道,1187年师从朱熹,《朱子全书》收录有《答赵致道》书三通,后赵致道成为朱熹的孙女婿;山甫即赵山甫,字山父,是一位画家,江苏镇江人,因“父”同“甫”,所以摩崖中写成“甫”。

    证明天童后山

    自南宋起就是揽胜景点

    发现这三块摩崖的是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李本侹,熟悉我市摩崖石刻遗存情况。今年,他申报的“宁波摩崖石刻”项目列入市社科联宁波文化研究工程项目。

    天童森林公园位于天童寺西侧,属太白山的一部分,是我国最早公布的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这里山间怪石嶙峋,以玲珑岩最为著名,外峭中空,岩石间多孔洞,一直以来都是天童胜景,“玲珑天凿”还被列入天童十景之一。

    玲珑岩虽古已有之,但因山道崎岖,游览不易,特别是深幽之处山高路陡,使来者望而兴叹。王安石曾在《鄞县经游记》一文中写道:“甲申,游天童山,宿景德寺,质明,与其长老瑞新上石,望玲珑岩须猿吟者久之而还。”玲珑岩也曾是王安石游览的重点景点。南宋文学家、宁波人楼钥有《天童玲珑岩》诗:“扪萝历栈上层峰,寖觉芒鞋踏半空。七窍几时开浑沌,八窗无处不玲珑。”写尽攀登玲珑岩的不易。

    “路况”的改善一直要等到民国年间。1924年,南浔巨富周庆云游玲珑岩,决心修筑一条“甲寿径”,始筑石砌山道,此后登山者众。

    本次发现摩崖的悟心洞位于山腰,也属于玲珑岩的一部分。此洞南北贯通,洞中两石相会,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南侧洞口至崖壁有一平台,形成一处天然观景的好地方。悟心洞北侧洞口原有民国年间纵刻“洞外有天然喜”字样,有趣的是,在此次发现南宋摩崖的侧上方,另发现一块“天然台”字样摩崖,落款“梦坡居士”,正是周庆云本人。

    “这次发现足以说明,玲珑岩一带虽在甲寿径开通前难以攀登,但最晚在南宋时,这里已成为游客到访天童寺后继续揽胜的好去处。”李本侹说。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陈绍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