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聚焦双11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递企业
火力全开
迎接第二波高峰

快递小哥: 单量暴增,吃饭都来不及

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记者 吴正彬 摄

    每年“双11”,不仅是电商的狂欢,也是快递物流“拼命”的日子。小区里、写字楼、快递驿站、快递柜,这些地方的热闹程度肉眼可见,而在那些看不到的转运场、分拨中心,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快递包裹马不停蹄地进行着流转作业。

    今年宁波的快递企业为了备战“双11”又做了哪些工作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的多家快递企业。

    快递企业  攒足人力运力全力应战

    11月9日下午5点,机器的轰鸣声准时在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里响起,100多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开来——这是位于北仑的韵达强盛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每天的都在上演的“剧目”。不过,这样的节奏将很快会被打破,随着今年“双11”第二波高峰的到来,这个5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将变成24小时运作的“战场”。

    在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将货物从货车上卸到长长的传送带上。根据面单上的“身份信息”,包裹随着传送系统被自动带到相对应的集包袋中。全场共有200多个集包袋,每个集包袋都对应着一个目的地。

    公司经理曹阳科告诉记者,平时站里每天处理的单量在5万-7万票,其中上流水线分拣的有三四万票,而跨境来件又占所有揽收件的八成。“双11”期间,件量能比平时多好几倍。

    “每年‘双11’期间的单量都会爆,货车和流水线也是一刻不停地工作。今年‘双11’期间,我们额外招了200多名临时工人帮忙,基本上能对付过去。”曹阳科说。

    同样忙碌的景象也出现在中通快递。作为宁波业务量最大的快递品牌,今年“双11”第一波高峰,中通宁波分拨中心从下午2点至次日早上6点,加派了700多名分拣人员两班倒,配合这条每小时可以处理近5万单包裹的交叉带自动分拣机24小时运作,可谓火力全开。

    此外,今年中通在宁波投建了40多个兔喜快递超市,在“双11”这样单量暴增的节点也开始发力。“我们预估11月12日至17日这一波,全市中通的派件量将达到650万单以上,驿站类的投递点在这期间将发挥很大作用。”中通快递宁波中心负责人戚华君说。

    快递小哥  单量暴增,吃饭都来不及

    去年才开始从事快递行业的高荣祥告诉记者,自今年10月底以来,他明显感觉到了单量的快速上升:“现在每天要配送的单量比平时大概多了50%,比去年同期大概多了30%,单量多的时候一天要配送1000多单,包括送到菜鸟驿站和快递柜的。”

    高荣祥回忆,去年“双11”期间,他们网点单量暴增,让刚成为快递员不久的他感到很慌张,不过,经历了一次“双11”的洗礼后,今年的他已经颇为淡定。“主要是要提高效率,效率高的时候就能早点下班。”

    潘金辉从事快递行业已经有10多年了,也就是说,他已经经历了10多次“双11”。虽然在心理上,他对“双11”已经波澜不惊,但在身体上,暴增的单量带给他的压力仍不容小觑。最近,他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工作,经常到了晚上9点多,还有很多快件没有处理。“忙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只能在路上买点东西填填肚子。”潘金辉说。

    不过,他也表示,和前几年的“双11”相比,他现在的工作量已经少了很多,前几年的“双11”他几乎每天都是4:30出门,次日零点时分才回家。“现在之所以工作量少了,一方面是因为快递网点的人员配置多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快递柜、菜鸟驿站的数量也多了。”

    虽然工作量比以前的“双11”少了,但事实上,潘金辉和他同事们的日均配送单量却比以前多了,这要归功于配送模式的不断改进,让他们的配送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采访中,潘金辉、高荣祥也向记者表示,在经历了多个“双11”后,他们有一个感受就是,现在的网购消费者们总体上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

    “感觉‘剁手党’们也比以前淡定了,以前遇到快递晚了一点或者快递一下子没找到的情况,很多人就是直接投诉。现在,虽然这样的人还有,但已经比以前少了很多。”潘金辉说,“总体的网购氛围也在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我们快递员来说,其实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

    业内分析  “双11”也是行业“测压仪”

    “双11”不仅是消费者和商家的狂欢,也为快递物流行业带来了可观的营收。然而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不断增加,像“双11”这样业务量骤增的节点,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小压力。

    首先是运营成本。“现在的人工成本比起五年前至少要增加2倍,在“双11”这样的节点还要临时增加的人工、车辆费用,而且比平时的要价都要高,因此即便是单量上去了,成本的增幅可能更大。”曹阳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派的人手工资比平时要贵两三倍,车辆成本也要增加至少一倍,这样就会把本就不多的利润摊得更薄,有时候量达不到还要贴钱进去。

    而对于总部自营的网点来说,尽管在成本控制上会比加盟商好些,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末梢网点带来的“瞬时暴击”也是很让他们操心的问题。

    “消费者的理念在改变,对我们的派件要求也在提高。以‘双11’的单量匹配每个小哥的投递服务质量,已然成为末梢网点最大的挑战。”戚华君说目前宁波有35个中通网点,‘双11’期间每个网点都有超50%甚至一倍多的单量。以现在网点的派件能力,50%的增量基本在可控范围,快递小哥们都能按时派送,但是增量到80%左右,就会影响派件的时效甚至出现其他问题。因此解决末梢网点在这种瞬时压力下的运营能力,一直是包括中通在内的全行业思考的问题。

    “可以说,‘双11’也是行业的‘测压仪’,解决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包括完善驿站建设和投递制度,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养等,这可能也需要全行业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改进。”戚华君说。

    记者 黎莉 吴正彬

    通讯员 刘晓阳 李宜晖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