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人们》正在央视热播,很多市民通过电视剧看到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而社工们则在剧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11日下午,鄞州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举办了一场接地气的座谈会,70后、80后和90后社工们结合这部热播剧,畅聊当社工那些事。 剧中反映的社工日常,很真实 “你们社工都上央视了,有前途了,要好好干哦!”当日一早,有划船社区居民看到社工孙秋霞,就聊了起了这部剧。 在剧中,70后社工孙秋霞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2015年,她刚到划船社区工作时,发现居民养狗的挺多,小区里经常会踩到狗屎。 “女主人公在春天里社区一出门踩狗屎的经历,我就碰到过,太真实了!”孙秋霞说。 划船社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社区独居、空巢老人多,普遍爱养狗。当时初步统计,养狗的居民就有150多户,一系列不文明养犬行为随之而来:遛狗不牵狗绳、半夜狗吠扰民、狗狗随处大小便…… “社区专门成立了‘GOGO俱乐部’,邀请周边宠物医院的专业人士开展宠物饲养知识宣传,引导养犬居民做好宠物防疫。我们在社区安装了狗狗便便箱,倡导文明养犬。”孙秋霞直言,电视剧里的很多办法,他们都用过。 社区治理,仅靠社工远远不够 在《春天里的人们》中,三十岁出头的基层党员徐盈盈还没从家庭变故中恢复,就意外被推上了社区主任的位置。然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她一上任,接踵而至的麻烦事几乎将她击垮。幸好,她遇到了志愿者、民警等一批好人,其中,韩厂长帮社区做调解,化解了胡家兄妹的恩怨。这个情节,让90后社工陈聪想起了社区里的热心居民,比如楼道长刘奶奶。“刚开始做社工的时候,确实有点懵,每天会碰到很多鸡毛蒜皮的事,但无从下手。还好我们社区有一群热心居民。”陈聪说。 那一次,上下楼住户因房屋漏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陈聪几次调解都无功而返。是刘奶奶陪着她上门调解,苦口婆心劝说,矛盾总算迎刃而解。 这一点,80后社工陆艳深有同感。“要把社区工作做好,单靠社工的力量是不够的,所幸我们有一群热心志愿者。”她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划船社区,有3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达2000余名,占户籍人口的30%。 “我相信这部剧播完,更多人会对社工多一分理解,希望大家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一起建设美好家园。”该剧原型俞复玲在社区工作了21年,她觉得这部电视剧较真实地还原了社工的工作,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社区在忙什么,二是社工在干什么。她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面对“一地鸡毛”的社区生活,新时期的社工更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罗萍 通讯员 倪馨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