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观鹁鸪岩 |
张海华 文/摄 “鹁鸪岭上鹁鸪岩,身如巨鸟不能飞。春去秋来野菊黄,林中却闻鹁鸪鸣。”这是我胡诌的打油诗,既不押韵也无意境可言,不过,自认为倒是挺形象地描述了我近日行走鹁鸪岭古道的感受。 在宁波有两处比较知名的鹁鸪岩:其一,是余姚境内四明山地质公园内的鹁鸪岩,一块较小的岩石犹如鸟之头部,搁在一块巨岩上,整体就像是一只斑鸠(即古语所云“鹁鸪”)站在那里俯瞰群山;其二,就是海曙龙观乡鹁鸪岭古道上的鹁鸪岩,亦因山顶巨石形似鹁鸪而得名,不过由于山高路陡,可能爬上去看过的人要少一些。其实,这条古道还是非常值得一走的,具体且听我慢慢说来。 昔日交通要径 今成探幽胜地 张家新村是龙观乡山下村的一个自然村,进村后马上就可以看到一块写着“鹁鸪岭古道”路牌,依指示左转步行约200米,即可来到山脚的古道入口处。一条石径由此蜿蜒向上,约2公里后到达山脊线,翻过山一直往下走,就可到达古道的另一头,即奉化溪口镇的状元岙村,全长5公里左右。 可别小看这条幽僻的山路,在古时乃至近代,它可是连接鄞奉两地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龙观、鄞江等乡镇与奉化之间都隔着山,因此旧时人们从鄞西的龙观(龙观乡原属于鄞州区,近年划入海曙区)等地前往奉化溪口,鹁鸪岭古道无疑是最便捷的通道,它承载着通信、通商、通婚等重要功能。据说,民国时期,蒋介石回奉化溪口老家或从溪口前往宁波方向,有时会经过鹁鸪岭古道,当时在山下村都有警卫部队驻守。 现在且不说那么远的事,其实,在2010年8月龙溪隧道通车之前,直线距离近在咫尺的龙观乡与溪口镇的两地人民来往还是非常不便的,开车需要绕行一大圈,费时费力;而龙溪隧道贯通后,只要短短4公里,就已经从龙观到了溪口境内,由此也把五龙潭景区与溪口景区这两个著名景区紧密连接在了一起。龙溪隧道通车后,鹁鸪岭古道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实际上已不存在了,而随着近年来古道探幽热的兴起,这条古道在不知不觉中倒成了寻访历史遗韵、感受自然之美的好地方。 说来惭愧,虽然早闻其名,但我以前竟不曾走过这条古道。今年11月中旬,趁着秋高气爽,我决定独自去探访一下。上午9点多,古道上别无他人,除了轻轻的风声与鸟声,一片静寂。太阳刚从山背后升上来,温暖的光线斜斜地照上树梢,唐诗里所谓“初日照高林”、“山光悦鸟性”说的就是这个意境吧。 熠熠溪边野菊黄 沿着略显崎岖的石阶缓步而上,溪水在右边沟谷中叮咚流淌。菊科野花三脉紫菀在路边随处可见,其紧挨在一起的小花通常是白色的,偶尔也有粉紫色。偶尔还能见到几株唇形科的华鼠尾草,它们那紫色的小花在柔弱的草茎上围成一圈,还像兰花一样有着“唇瓣”,看上去颇为俏皮。 忽见前面一株常绿灌木上挂满了红色果子,颗颗鲜艳欲滴,十分诱人。靠近细看,方知那红色的一粒粒不是果子,而是果壳绽裂后露出的十几颗种子。我第一感觉这是海桐(城市绿地里常可见到的一种观叶观果两相宜的常绿灌木),但马上觉得不对,海桐的叶子的先端比较圆钝,而眼前的叶子的先端却是尖尖的。后来才想起来这是海金子(也叫崖花海桐),也是属于海桐花科的植物,难怪果实的特征和海桐几乎是一样的。 太阳越升越高,当我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从树林中斜射出来的光线已开始照到低矮的灌木上。不远处,一大丛金黄的千里光被阳光穿透,熠熠生辉,十分引人注目。千里光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是深秋常见菊科野花,也是比较常用的中草药,可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效。千里光的花朵极繁盛,有时竟如金闪闪的微型瀑布一般。不久前,我在龙观章圣寺水库附近的一个小山岗上,曾见到一大丛盛开的千里光从屋顶垂挂下来,还盖住了一辆废弃的摩托车。 我蹲下身来,开始拍摄这丛闪亮的千里光。这时,忽然闻到一股略带中药气息的香味,扭头一看,原来身边还有一丛盛开的野菊。这里得特别说明一下,这里的“野菊”,正是这种植物的正式中文名,而非泛指的野菊花。这丛朴素的黄色野菊,具有“经典”的菊花的样子,虽没有人工培育的菊花那么多姿多彩,但香气特别浓郁,闻之可以醒脑。以前到四明山的山村玩,常有老人在卖可以泡茶喝的野菊花,所采用的正是这种野菊。 随即又看到,附近还有不少三脉紫菀与陀螺紫菀。这两种菊科紫菀属的野花长得有点像,最直观的区别,是看花朵的大小。三脉紫菀的花的直径只有一角钱硬币大小,而陀螺紫菀的花比一元钱硬币还大。另外,它们的花朵所生的位置也不同,三脉紫菀的花一丛丛开于植株的顶部,而陀螺紫菀的花生于叶腋,沿着枝条一路开下来,宛然一条缀满了花儿的柔鞭。 直上鹁鸪岩 俯瞰两地景 继续前行,接近山脊线的时候,有一段路比较平缓。山径两旁的林木树叶斑斓,处处闪耀着金红的光。有的树的叶子特别大,像小型的芭蕉扇。一阵山风吹过,树叶簌簌飘落,甚至能清晰听到叶子落地的啪嗒声。附近,传来阵阵鸟叫声:在灌木丛中窃窃低语的,是黄喉鹀、灰头鹀之类的小鸟;成群吵闹的,有淡眉雀鹛、棕头鸦雀;还有几只在远处大声喧嚷,我没有看清楚它们,怀疑是某种噪鹛。 很快到了山脊线,直走的话就是下山到溪口去了,而如果沿着左边的山路继续往山顶方向爬,就是前往鹁鸪岩了。此段路甚陡,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奋力攀爬,很快就气喘吁吁,背上冒汗。路边有株杜鹃,零星开了几朵粉紫的花。春花在秋天少量开放,也属正常,毕竟这个时节的气温跟春天差不多。接近山顶时,偶抬头,但见一块岩石如巨大的帽檐凸出于基部的巨岩之上。走到“帽檐”下面一看,方感觉称之为石屋的屋檐更合适一些,其大小足可以挡风遮雨。不用说,这肯定就是鹁鸪岩了,它可比四明山地质公园的鹁鸪岩大太多了。 我先绕着这鹁鸪岩走了大半圈,还看到了巨岩之间的类似“一线天”的裂缝,以及一些形状奇特的孔洞。显然,这是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我以前曾多次从溪口地界上山,专门考察、拍摄这一带山中的丹霞地貌。 之后,走到鹁鸪岩顶上,眼前豁然开朗。岩顶边缘装有栏杆,可以凭栏远眺。向右,几乎可俯视龙观乡之全貌;向左,则是奉化溪口镇,而龙溪隧道正是从脚下的山体中穿过。 拍完风景后下山,我没有原路返回。因为,我注意到鹁鸪岩的另一侧还有条通往山下村的小路。这是一条更陡峭的路,尽管我非常小心,尽量蹲下身子、降低重心行走,但还是滑了一跤。一路下去,可以见到很多属于丹霞地貌的岩石,各种形状都有,值得一观。 到了半山腰,小路两边以竹林和低矮灌木为主。忽然,前方“扑啦啦”一声,一只棕褐色的野鸡从我眼前飞过,从山路的右边飞到了左边的林子里,眨眼不见了踪影。我被吓了一大跳,尽管不可能反应过来立即拍摄,但我还是清楚地看到了它那张开的尾羽外缘上的一排明显的白斑。毫无疑问,这是白鹇的雌鸟!天哪,这是我第一次在宁波地界见到这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鸟类! 秋登鹁鸪岭,不但饱览了美丽的风景,还发现了白鹇,这是不是这次进山的最大惊喜呢?
|